【共和国美术记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丁一林《科学的春天》

内容简介: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句出自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真切地传达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科学家的集体心声。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丁一林《科学的春天》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句出自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真切地传达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科学家的集体心声。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党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共有5586名代表出席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指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发展“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从而扭转了“文革”以来对知识分子的“左”的政策,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使科学、教育、文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受到极大鼓舞。回首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科技领域的改革,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大战略的一个缩影,发挥了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

正是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拉开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这个事件经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历史学家慎重审定之后,构成了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主流叙事的重要支点。不过,具体到这个历史节点的图像,那种模式化的会场新闻照片很难体现出大会如春雷一般,触动、召唤与激活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使命感的精神力量,这就需要艺术家借助现代美术的形式和图像构成技法,进行合乎历史真实的再创造。油画《科学的春天》成功地把这场大会转化成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丰碑,传达出与时俱进、集体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信念。画面选取邓小平与众多科学家步出人民大会堂的情景进行构图,呈一个扇形结构展开,人物组合疏朗有致,主次分明。因为出席这场科学大会的人数众多,有5586名代表,其中有名有姓、坐在主席台上的科学家就有150人,他们是中国科技领域的翘楚,艺术家回避不了。为了画好、画得像,丁一林用了长达两年的时间搜集创作素材,找到其中100多个科学家在那个年代的形象资料,这为艺术家深化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确了要画的人物,艺术家就要像导演一样,在画面中安排这些科学家之间的组合关系,组合既要服从内容,还要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台阶在这里起到了协调画面人物高低、远近、空间关系的重要作用,避免人群变得平散。其次,下台阶的动作,又使人物之间有了快慢、疏密、大小起伏的变化,使人感觉不单调。在位置上,艺术家先在画面右侧的黄金分割点上,以邓小平为中心安排了一个中心组——围在邓小平身边的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和他的学生陈景润,右后方是郭沫若,构成了画面的视心点。画面两旁以不同科技领域的专家代表为基础,分成若干个大组,再按人物关系分成若干小组。这样,整个画面既有总的气势,又不单调,人群自然合理地连成一片。同时,艺术家还注意到了人物相互关系的一些细节,比如,在中心组的左前方是当时北京协和医院著名的女医生林巧稚,表现她微微侧耳倾听邓小平的讲话,这就使得画面可读性更强,人物形象在对比中显得更加鲜明。在环境处理上,人民大会堂高大的立柱和金色的门框构成既定的背景,北京春天的阳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大会堂的墙壁上、廊柱上和每一个科学工作者的面庞上,与他们喜悦的笑容一起绽放。

(曾小凤)

【人物档案】

丁一林

1953年生,江苏南京人。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第二工作室主任、造型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品《科学的春天》入选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览”,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