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万丈高楼平地起——黄安仁《大地新弦》

内容简介: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深圳这个小渔村几乎是“一夜崛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转变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现在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万丈高楼平地起——黄安仁《大地新弦》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深圳这个小渔村几乎是“一夜崛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转变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现在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随着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实施,一个国际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逐渐显现。深圳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片土地再次焕发崭新容颜。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一部壮阔的史诗,黄安仁的《大地新弦》则用视觉语言深情地记录了这部史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黄安仁早年师从胡根天、吴子复、丁衍庸等名家,是“岭南画派”第三代艺术家。他十分欣赏“岭南画派”高剑父等前辈“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绘画主张,多年来努力吸收和学习“岭南画派”技法,注重发扬“岭南画派”的精神,主张笔墨应追随时代,提倡深入生活,注重写生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岭南画派’对我影响很大,其中弘扬时代精神也是我一生画作的精神核心。”这幅作品正是这种精神的最佳体现。

1983年黄安仁离休后开始跋涉于祖国大江南北和海岛边陲,为祖国大好河山造像。当他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时,立即被眼前所见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所感染,他振奋于深圳在短短时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继而奋笔挥毫,完成了这幅作品。

中国画历来善于表现山水、花鸟、人物,而现代都市题材因其出现时间较短,在审美意趣上与传统中国画存在巨大差异,成为当时国画艺术家较难突破的课题。黄安仁则敢于“破自己樊篱,越前人雷池”,在这幅《大地新弦》中,他在取材立意、用笔用墨、构图布局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作品并没有表现劳作中的人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世界,摆脱了传统文人山水作品所追求的古意、萧寒、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这种创新虽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国画中就已经出现,但黄安仁所要面对和处理的主题、对象显然不同于他的前辈艺术家。

为了表现出崭新的时代精神,黄安仁在构图上进行了精心的处理。他将画面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巧妙地利用前景人物所处的观景平台形成一个框景构图,突出了中景中的高楼大厦和热闹喧腾的建设场面,地上穿插的点景人物和汽车进一步映衬出这些建筑的巨大体量;远景则描绘了绵延无尽的绿色山河,将美好的自然风景与现代化建设场面融为一体,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给人以无限欣喜和希望。在笔墨方面,黄安仁充分发挥了他在点、线运用上的功力,用不阻不滞的遒劲线条凸显钢筋水泥的硬朗结构,远山上细碎的线条、墨点和淡彩的结合则给人以浪漫的诗意与想象。这种框景的处理方式既突出了画面的主要内容,又给观者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欣赏视角。近景中的一家三口背对观众,与观众处在相同的观赏视角,仿佛观众同他们一样,既欣赏着这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诗,也身处这朝气蓬勃的新时代之中。

(刘乐)

【人物档案】

黄安仁

1924—2018年。广东阳江人。1947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8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195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任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后更名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广东美协副秘书长、创作委员会主任。“岭南画派”著名画家。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