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征服珠峰——黎明《崛起》

内容简介:

《崛起》是雕塑家黎明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不但获得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还被国际奥委会收藏。黎明热衷于体育运动题材,他擅长用雕塑塑造各种体育运动的形象。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征服珠峰——黎明《崛起》

《崛起》是雕塑家黎明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不但获得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还被国际奥委会收藏。黎明热衷于体育运动题材,他擅长用雕塑塑造各种体育运动的形象。《崛起》的创作动机是纪念一次重大的体育事件,即1988年,人类登山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登山活动——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双跨珠峰。

1964年,当时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问登山勇士:“珠穆朗玛峰,你们能不能从北坡上,而从南坡下?”当时,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直到20多年之后,贺龙元帅提出的跨越珠峰才成为现实。1985年,中国登山协会向日本、尼泊尔登山界提议,中、日、尼三国联合组成登山队,实现南北双跨珠峰计划。这个建议很快得到热烈响应,开始于1986年的商议,在1987年的2月终于成为正式的议定书。当年日方的名誉总队长是后来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

1988年5月5日,中、日、尼三国12人登上珠峰,其中3人由北向南,3人由南向北,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双向大跨越。这一天,三国南北两侧6名队员在世界最高峰实现了历史上的首次会师;这一天,人类第一次实施了在海拔8000米以上雪山绝顶的登山实况转播;这一天,三国队员还创造了当时一日之内在世界最高峰登顶人数最多的纪录。

这不仅是体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人类自我挑战的一次胜利。珠穆朗玛峰是无数登山运动员心中的圣殿,成功登顶不仅需要娴熟的技术与良好的体能,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三国运动员的胜利会师,既代表着人类克服恶劣环境的能力,也是一次团结协作,共同克服艰难险阻的行动的见证。这样辉煌的历史时刻,自然十分值得纪念。黎明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经过大量的构思和尝试,创作出这件登山运动雕塑。总体而言,登山运动题材的雕塑并不多见,所以黎明的《崛起》显得极其特殊。

《崛起》在整体构图中始终突出一个“山”字,三个人物并列组成“山”字,形成金字塔式的稳重感,以此表现运动员山一样的体魄、山一般的意志。雕塑的主体部分为不锈钢材质,基座选用一整块无色透明有机玻璃,两相映衬,表现出地球之巅冰天雪地的银白色世界。三个人物中居中且个头最高的是中国人,侧重表现西藏人强悍的特征;左边的为日本人,突出其现代气息;右边的为尼泊尔人,着重表现其高原气质。

黎明在塑造这三位运动员时,并没完全忠实于原型,而是略微夸张,以突出运动员健壮豪迈的形象;也没有拘泥于细节,而是想方设法突显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在现实中,运动员的登山服紧紧包裹着他们的身体,给人臃肿累赘的视觉感受。黎明自然明白这点,他巧妙地反其道而行之,把臃肿化为灵巧,大胆采取一些简化与夸张的手法,把身体的某些块面放大,例如手臂与腿,以突出运动员的力与美。同时,他也没有完全忽略登山服的厚度,将造型各部分的块面灵巧地组合,将其余部分简化清除,使各方面的对比强烈而又和谐共存。如此一来,运动员的造型流畅而有力度,激情飞扬的感觉瞬间扑面而来。

黎明雕塑作品的造型显然不同于古典雕塑的写实传统,而是受到了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雕塑革新的启发。在《崛起》里,我们能明显察觉到来自亨利·摩尔与布朗库西等巨匠的处理手法和形象塑造的影响。简洁与紧凑的造型,以少胜多,让人耳目一新,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探索热潮中兼收并蓄、勇于创新的产物。因此,《崛起》并非以巨大的体量取胜,而是在流畅造型中营造出力度。

《崛起》的背面,三个运动员背后有三面国旗,代表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尼泊尔和日本运动员手拉着手,三个运动员紧紧贴在一起,共同享受这一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时刻。毫无疑问,这象征着三个国家运动员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对珠穆朗玛峰的征服从来就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靠每一次攀登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紧密配合,《崛起》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

(黄积鑫)

【人物档案】

黎明

1957年生于湖南长沙,1981—1988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其创作的大型城雕《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落成,被誉为中国当代雕塑史上新的里程碑。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