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草原牧歌 ——龙力游《早迎晨风》

内容简介: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蒙古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推行平等、团结、互助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提出“人畜两旺”方针,牧区人口、畜牧业都得到发展,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域文明生态。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草原牧歌 ——龙力游《早迎晨风》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蒙古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推行平等、团结、互助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提出“人畜两旺”方针,牧区人口、畜牧业都得到发展,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域文明生态。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更是在工业、畜牧业上实现飞速发展,建设了不少现代化程度高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牧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不但住进了红瓦砖房,开上了汽车、摩托车,还普遍用上了各种科技产品,过上了互联网生活。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蒙古族人民,依然保留了草原文化的生活习惯。在这个基础上,许多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应运而生,整个中国美术界刮起一股草原之风。一批土生土长的内蒙古画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家,不约而同地为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所吸引,来到内蒙古牧区采风。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天际下、辽阔的草原上,有汩汩的河曲、成群的牛羊、淳朴热情的牧民等,这些草原文化的点点滴滴不禁唤起人们心中最朴素的热情。龙力游就是这批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深深地被内蒙古草原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吸引着,几十年来无数次赴内蒙古采风,有时候一住就是几个月。他把自己对草原生活的体验、感受到的草原文化都融入作品中。龙力游曾多次撰文谈及自己的草原题材创作,说:“牧民日常生活中特有的气质在我的每一幅作品中都沁润出来。在去草原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但每次去了以后都有新的收获和灵感。”

《早迎晨风》就是这样一幅油画作品。春光荡漾,云影浮动,广袤无垠的内蒙古草原上,弯月般的河曲映亮初绿的原野,牛羊成群,点缀着笔直的天际线。画面中,一条地平线横亘于画面上方,近景是一位站立着的身穿蒙古族服装、头戴浅绿头巾的妇女,她眺望着远处广袤的草原。画面中心为一头黄白花牛,它的皮毛沿骨骼、肌肉呈现出一道道金橘色,这是画家常年户外写生观察的结果。作者用冷暖对比突显体积的方法来刻画牛头部的白花,造型写实而丰富。花牛身下的牛犊虽背对画面,色调偏暗,但四肢与身体呈现大块面的黑白对比。两头牛一正一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们仿佛置身画中,与这自然的生灵对视。站在牛身旁的还有一位身着蒙古族服装的小女孩,她手牵着小牛犊,看向画面正前方。画面角落旁的乳罐表面颜色斑驳,为画面增加了一抹金属感,与柔软的草地,质朴的原生态木板、木栅栏构成不同的层次。近景、中景处的草地刻画得细致入微,远处的天空与云层则显得十分畅意,作者用涂抹、横扫的笔触,记录下草原人心中这抹永远纯净的湛蓝。地平线以下的河曲同样是纯净的蓝色,一旁聚集了数群饮水的动物,前后大小不同,充分拉开景深。

画家龙力游并非土生土长的蒙古族人,他是湖南人,后居住于北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都与内蒙古截然不同,内蒙古草原洋溢的生命力与美感深深打动了他。龙力游认为,城市生活固然丰富有趣,但似乎又过于理性、单调,处于一种人与其生物的本质属性脱节的状态。而在远离现代都市文明的草原上,在贴近大自然的草原文化环境中,人似乎能获得一种本真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是极富感染力的。

在《早迎晨风》中,风景和人物不再有主次之分,生命与自然浑然一体,共同体会日升月落,生死交替。画家龙力游追寻东方的沉浸式审美,旅居内蒙古,常年对景写生,用画笔记录古老草原在现代社会中的“变”与“不变”,既忠实于客观景象的描绘,又赋予作品一种古与今、原始与现代、中心与边缘的哲思,这让《早迎晨风》的画面带有如诗般的质感。

(孙丹妮)

【人物档案】

龙力游

1958 年生,湖南湘潭人。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教授,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