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做有良知的记者, 拍有温度的新闻”——张志坚、刘海洋、李卓《伟大时代的记录者——高思杰》

内容简介: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成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忠诚、干净、担当,干好本职、守住本分、保持本色,让笔墨随着时代走,让镜头围着百姓转,做有良知的记者,拍有温度的新闻。”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做有良知的记者, 拍有温度的新闻”

——张志坚、刘海洋、李卓《伟大 时代的记录者——高思杰》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成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忠诚、干净、担当,干好本职、守住本分、保持本色,让笔墨随着时代走,让镜头围着百姓转,做有良知的记者,拍有温度的新闻。”这是扎根基层沃土的新闻人高思杰的座右铭。高思杰是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外宣科科长,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自1997年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以来,高思杰每年的发稿量近600条,他曾深入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2007年阜南“抗洪抢险”、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防治报道第一线。凭着“昂首向党,俯身为民”的坚定信念,20余年来,高思杰的镜头始终对准基层百姓,即使万家团圆的春节假期,他都坚守在工作岗位,每天深入车站、厂房、麦田、旅游景区及民俗表演一线,报道春运、农民工就业、田管保苗、群众生活等题材。经他写作的电视稿件有400余万字,影像有2800多小时。除了在自己单位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发稿8300多条外,他在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发稿数达4700多条,是名副其实的“稿王”。由张志坚、刘海洋、李卓合作的油画作品《伟大时代的记录者——高思杰》,选取高思杰曾采访报道过的重大社会事件组织画面,构图上强调饱满,从而体现高思杰在基层新闻工作中所做的巨大贡献。画面从右至左描绘了高思杰用镜头记录的历史瞬间,分别为 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2007年“抗洪抢险”、2008年“抗震救灾”和“抗击禽流感”,一幕幕凝聚着亿万中国人的记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历史场景涌现眼前,令人感动。

在每一次历史的急难险重面前,高思杰总是冲在采访的第一线,用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行行滚烫的文字,向社会传递着不畏千难万险、众志成城的正能量。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期间,高思杰把家人安顿好后,毅然决然走进阜阳市“非典”病人定点收治医院,连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跟踪采访。画面右侧描绘的正是高思杰深入“非典”收治病房,记录医护人员不畏疫症、尽心竭力医治患者的感人场面,他们已经接连数日奋战在防治一线,即便困了、累了,也依然奋战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中间一组是高思杰记录的抗洪抢险的奋战场面,画面中的武警官兵正在紧张地运送、传递防洪用的沙袋,只见他们扛着沙袋奔跑在积水中,满身泥泞,汗水、雨水一遍遍浸透了衣服,最终筑起一道抗洪救灾的铜墙铁壁。画面左侧是高思杰直击抗震救灾前线的一组场面,救灾者们不顾自己的性命,冲进满是残垣断壁的灾区,将无数生者从废墟底下刨出来,送到担架上,争分夺秒,为抢救生命而奔跑。这几组异常感人的救灾画面,既是高思杰镜头下的时代印记,同时也是他坚守在记录伟大时代的前线的真实写照。

为了表现高思杰与时代同行的精神及他镜头下伟大事件的历史感,艺术家尝试打破照片资料中的色彩关系,将整体画面色彩纯化,将各个事件中的人物群像以单一的褐色系进行描绘,营造出类似老照片的视觉效果。而高思杰则以一身色彩鲜艳的蓝色工装定格在他记录的新闻事件中。画家通过单色与彩色之间的对比,营造一种“过去时”与“进行时”的对比关系,彰显高思杰“到人民中去”的工作准则和奉献精神,以此体现在灾难险情过去之后,他仍然坚守在新闻采访的第一线,始终记录着这个伟大的时代。

2017年10月10日,“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的21幅绘画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国当下各行各业涌现的那些“最美中国人”,高思杰敬业奉献、用新闻谱写时代华章的事迹被永远地铭刻在史诗般的画卷中。

(曾小凤)

【人物档案】

张志坚

1963年生,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现任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

刘海洋

1983年生,200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至今任教于沈阳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李卓

1982年生,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2010年至今执教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