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文学记忆】山药蛋派的农村故事 ——赵树理《三里湾》

内容简介:

在山西沁水县一个叫作尉迟村的小村庄里,有个年轻人打开了一本书,兴趣盎然地对着一个老人开始朗读起《阿Q正传》。
详细内容

????_20220628150905????.png

山药蛋派的农村故事 ——赵树理《三里湾》

在山西沁水县一个叫作尉迟村的小村庄里,有个年轻人打开了一本书,兴趣盎然地对着一个老人开始朗读起《阿Q正传》。说起这部小说,那可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五四运动以来被许多人交口称赞的作品。但是,在这个偏远的农村,情况有点出乎人的意料。不一会儿,老人就对年轻人热情朗读的这部小说完全失去了兴趣——这可能并不符合他对于小说这种文学艺术的固有观念,当然也并不符合他的欣赏习惯,他自然就没法再听下去了。这令年轻人很受打击,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失望。他同时也陷入了沉思:究竟什么样的小说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说呢?在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里,讲故事的经验方法是不是才能被普遍地阅读和接受呢?年轻人从这里似乎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密。他决定将来要摸索和践行这一条途径,用中国传统文学里好的经验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来为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读者服务。

这个年轻人就是赵树理。他在与父亲的交流里,通过朗读新文学作品失败这一小小的事情,认识到要想通过文学来真正改变普通老百姓的观念,必须要讲求方法,那就是必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你必须要讲他们关心的、喜欢的东西,而且得讲究表达的方法,才能让他们理解、接受。经过不断的努力实践,赵树理终于开辟出中国文学一个全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个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雄踞中国文坛的“山药蛋派”。赵树理以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声名鹊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阐明了革命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那时赵树理的作品几乎就是这个讲话里谈及的文艺作品的某种具体可供参照与学习的标准。事实上,赵树理的作品确实也风行一时,在群众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赵树理一直认为文艺应该与政治紧密结合,反映和解决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在他的内心里,一直希望能够撰写一部长篇小说,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图卷。赵树理觉得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1951年,赵树理被派到老家晋东南地区参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积累了很多的素材。1953年,他正式开始创作《三里湾》。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1955年《人民文学》开始连载这部作品,并由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

《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表现农业合作化题材的长篇小说,它集中展示了“山药蛋派”的特色,围绕着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扩社、整党、开渠四项工作,描写了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户人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葛,反映出农村中先进与落后力量的冲突,展现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生活的风貌。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曾评价说:“作者成功地创造了‘糊涂涂’‘常有理’等几个老中农典型形象,同时描写了农民中的新人物。我们在《李有才板话》中见过的那些小字号的人物已经随着时代大大地成长了,他们已经成为农村中实现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战士。”

《三里湾》出版后,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但也正是这样一部小说,为赵树理日后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他描写的农村的某种真实的落后甚至反动人物的存在,在“文革”中被认为是他的“罪证”。

赵树理曾说过:“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所以在写法上对传统的那一套照顾得多一些。”他就是想讲好中国故事。因为有着这种理想,他又努力追求不懈,最终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历史终究还给了这位为老百姓写作的作家一个迟到的公道。他所开创的文学事业和文学流派,高高地矗立在新中国文学史上,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苏大平)

【人物档案】

赵树理

原名赵树礼,1906年出生,山西沁水人,小说家,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创始人。其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福贵》《锻炼锻炼》《求雨》《三里湾》等。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