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文学记忆】京腔京韵新北京 ——老舍《北京的春节》

内容简介: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老舍曾在1951年写过一篇名为《北京的春节》的散文,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北京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他将腊八到小年,除夕到大年初一,初六铺户开张和家家户户闹元宵的盛况,以及纷繁多样的节日活动和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清晰明朗而又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
详细内容

????_20220628150905????.png

京腔京韵新北京 ——老舍《北京的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老舍曾在1951年写过一篇名为《北京的春节》的散文,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北京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他将腊八到小年,除夕到大年初一,初六铺户开张和家家户户闹元宵的盛况,以及纷繁多样的节日活动和欢天喜地的节日气氛,清晰明朗而又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文中将新旧社会的春节进行对比,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语言通俗,有浓浓的北京味儿,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洲正红旗旗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斗中阵亡。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他的童年生活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这让老舍从小就熟悉车夫、小商贩、民间艺人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感同身受。老舍自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等,这些也成为他成年后创作的方向和基础。

1918年,家境贫寒的老舍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进入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任教。次年,五四运动爆发,先进的思想和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对老舍影响很大,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对他选择人生的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1924年老舍被公派赴英国继续教师生涯,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在教学之余,他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身在国外、心系祖国的老舍,于 1926 年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寄给《小说月报》,并如愿发表连载。从第二期开始,他就将署名从自己的本名改为笔名“老舍”,这是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之后,他勤于创作,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这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9年老舍回到祖国,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乡——北京(时称北平)。海外游子的经历让他对故土的深情溢于言表:“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心。我敢放胆地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扦手,就摸上一条活泼泼的鱼儿来。”北京的风土民情已作为一种文化血液融入他的生命之中,强烈的平民意识和坚固的“北京情节”是老舍的精神底色和生命烙印。正是这种深沉的眷恋之情,才让他创作出了感情浓郁、平实质朴的《北京的春节》。

在发表了京韵十足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之后,老舍创作了《北京的春节》。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尤其是北京,一片欣欣向荣,满是希望与喜悦,尤其是春节,与旧社会的春节相比,更为热闹,“人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自由、平等的氛围让无论贫富、男女老少都在这样的日子里憧憬着未来更美好的生活,这让热爱祖国、深爱着家乡北京的老舍有感而发,以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来突显北京的变化,让他忍不住歌颂新中国的伟大和光明。后来,《北京的春天》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

同样是在1951年,老舍创作的讲述老北京人生活的话剧《龙须沟》首演大获好评,剧中讲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老舍因此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他也是新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李琼)

【人物档案】

老舍

1899年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主编/白烨 副主编/卓今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