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音乐记忆】一曲永芬芳,香飘远天涯 ——《茉莉花》

内容简介: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我国最早的民歌是《吕氏春秋》记载的“葛天氏之乐”,可见民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数量无法统计。但要说哪一首民歌最脍炙人口,最能代表中国文化,非《茉莉花》莫属。
详细内容

????_20231219160355.png

一曲永芬芳,香飘远天涯

——《茉莉花》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我国最早的民歌是《吕氏春秋》记载的“葛天氏之乐”,可见民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数量无法统计。但要说哪一首民歌最脍炙人口,最能代表中国文化,非《茉莉花》莫属。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歌词朗朗上口、清新俏丽,仿佛一缕淡雅的茉莉花香沁人心脾。《茉莉花》曲调委婉流畅,五声徵调式,2/4拍,开头的四小节为叠句,一部曲式,符合我国传统的“起承转合”的美学原则。

茉莉花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植物,汉代传入我国后,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因其芳香独特备受人们喜爱。我国最早歌颂茉莉花的歌词是明万历年间冯梦龙编写的民歌集《挂枝儿》中的民歌《茉莉花》,虽无曲谱,但歌词“采一朵花儿来(戴)”和现在的《茉莉花》歌词相似。清乾隆年间戏曲剧本《缀白裘》是学界公认的《茉莉花》歌词的文本载体。其中《花鼓曲》(无曲谱)第二段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了他(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可以看出,它和现在的《茉莉花》歌词已经非常接近。

《茉莉花》的曲谱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英国驻华使节约翰·巴罗编写的《中国旅行记》(1804年出版)。国内出版最早可查的《茉莉花》曲谱是道光年间1837年(另一说1821年)贮香主人编辑的公尺谱《小慧集》中的《鲜花调》。两版词曲极为相似,虽不能考证具体的产生时间,但可以确定在采集之前就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民间传说《茉莉花》在明代曾被当成反腐歌曲,而老百姓更喜欢它以花喻人,表现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主题。1768年,法国哲学家卢梭将《茉莉花》收录在他的《音乐词典》中,1924年,意大利音乐家普契尼将《茉莉花》的旋律运用在其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从此这首歌的旋律传遍全世界。

????_20240117145708.png

在流传的过程中,因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茉莉花》演化出了河北、东北、山东、江苏、六合等地不同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版本,这些版本在歌词、旋律、节奏、方言、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由于民歌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特殊性,究竟谁先谁后难于考证,但它们词曲间“亲密”的“血缘关系”显而易见。在众多版本中,影响最大的是何仿于 1942年在南京六合县采录整理的版本,现被称为六合民歌或江苏民歌《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首演并灌制唱片发行,1959年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奖,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并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演出。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上,《茉莉花》曾作为背景音乐,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令人难忘的“中国8分钟”,导演张艺谋选择了用童声独唱加二胡合奏这种既现代又古典的形式演绎《茉莉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新面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作曲家谭盾运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玉磬采集音色,与交响乐结合改编而成的《茉莉花》,作为颁奖仪式背景音乐。《茉莉花》还被作曲家改编成合唱、钢琴独奏、大提琴独奏、编钟古乐、民乐合奏、交响乐等多种形式进行演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首歌曲独特的魅力。2017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和弟弟用中文为两国领导人演唱了《茉莉花》,这首200多年前问世的歌曲,又成了中美交往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作为一首地道的民歌,《茉莉花》从民间说唱音乐到在世界艺术舞台大放异彩,从依附于民间爱情故事到备受世界音乐界与学术界重视,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芬芳远飘天涯。它见证了文化的更迭、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实力的稳步提升。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在我国当代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国际形象的构建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最具魅力的“软实力”的象征。

(杨琳琳)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