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音乐记忆】洞庭湖上好风光——《洞庭鱼米乡》

内容简介:

1955年,从东北鲁迅音乐学院毕业的白诚仁被分配到毛主席的家乡湖南工作。来湖南并不是白诚仁最初填报的志愿,但因为“主席的家乡”几个字,白诚仁乐呵呵地来了。当时他也许不曾想到,自己在这里一待就是一辈子。
详细内容

????_20231219160355.png

洞庭湖上好风光

——《洞庭鱼米乡》

1955年,从东北鲁迅音乐学院毕业的白诚仁被分配到毛主席的家乡湖南工作。来湖南并不是白诚仁最初填报的志愿,但因为“主席的家乡”几个字,白诚仁乐呵呵地来了。当时他也许不曾想到,自己在这里一待就是一辈子。

来湖南后,白诚仁每年都会花一大半的时间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拜当地的民歌手为师。渐渐地,白诚仁学会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曲。这段经历,也坚定了他扎根人民、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的信心。此后,白诚仁用双脚走遍了三湘四水,从湖南的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创作了一首首经典的歌曲。

1959年的一天,外出采风的白诚仁在长沙县街头偶然遇见一支去南岳烧香还愿的队伍,他们口里虔诚的念唱声一下吸引了白诚仁,他们的声音忽高忽低,有时还拖着长腔吟唱,很有特色。白诚仁一路跟着他们走,一直跟了二三里路,边走边记,终于把他们唱的近似朗诵调的曲调记在了心里。原来,这支曲调是主要流行于南岳衡山地区的民歌。每年七八月之间,当地农民集队赴南岳朝香,边唱边拜,此曲故被称为《拜香歌》。没过多久,词作家叶蔚林写了一首名为《洞庭鱼米乡》的诗,请白诚仁谱曲。这首诗描写了洞庭湖美丽风光和湖区人民丰收后喜悦、自豪之情。白诚仁看过诗后,觉得语言简朴洗练,句式极富湖湘地域特色,脑海里马上闪现了那天在路上“捡”到的《拜香歌》的旋律。他决定将《拜香歌》的旋律稍加修改后,用作《洞庭鱼米乡》的曲调。

????_20240122145423.png

白诚仁采用了民间的高山腔演唱来表现洞庭湖的辽阔。他借鉴民歌中“啊”“哟”“呃”“嘞”等语气词,使歌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整首歌采用《拜香歌》的部分曲调,以再现的三段曲式的结构。第一段是4/4拍辽阔高亢的慢板山歌,由慢渐快的颤音和句尾的下滑音,独具湖湘民间音乐的魅力,给人远眺洞庭湖全景,所见悠远辽阔、美不胜收之感。第二段变为2/4拍,流动活跃的中板号子,歌词是第一段的重复,但通过节奏和速度的改变,表现出丰收的渔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收获的喜悦。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的山歌,表现白帆远影的景色和船队渐行渐远送粮去的热闹场面。最后歌声仿佛随船队远去,直至慢慢消失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1964年,在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音乐盛会——“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演唱了这首《洞庭鱼米乡》。演唱时,何纪光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湖南特有的高腔山歌的唱法,使这首具有湖南地方色彩的歌曲音色对比鲜明,体现出一种荡气回肠的大气之美。这湘音湘韵轰动了上海滩,不久就传遍大江南北,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洞庭鱼米乡》问世多年后,作曲家白诚仁和演唱者何纪光等人有一次重游故地,再度到洞庭湖地区采风。一位上了年纪的渔民特意将这首歌作为当地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传统民歌介绍给他们,引得白诚仁一行人开心大笑。当同行的人向老渔民说起面前的这两位就是这首歌的作曲者和演唱者时,老渔民激动不已,连连说:“这首歌真是渗到咱们老乡心窝子里去了,太好了,太好了!”当晚,老渔民召集附近的渔民乘着渔船,点着渔灯聚集在洞庭湖的一角,享受了一次终生难忘的“现场演唱”。

《洞庭鱼米乡》是白诚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热爱群众,联系群众,“用人民的思想感情语言及表达方式来展现新的时代精神”创作宗旨的体现。2013年,在奥地利举行的第二届“相约维也纳——2013中国艺术节”上,湖南的艺术家们将这首具有浓郁湖湘特色的《洞庭鱼米乡》带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2015年,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国家大剧院举行的南非“中国年”开幕式上,中国和南非的艺术家们同台演出,其中也有这首《洞庭鱼米乡》。

《洞庭鱼米乡》这首问世至今已有60年的歌曲,以其悠远的意境、流畅的旋律、粗犷的风格,展现着洞庭湖的浩瀚与宽广,也展现着湖南人民的勤劳与热情。

(孟乔)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