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音乐记忆】红心向党代代传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

内容简介:

现代京剧《红灯记》最早是由 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成的。由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影响甚广,许多地方纷纷将它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
详细内容

????_20231219160355.png

红心向党代代传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

现代京剧《红灯记》最早是由 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成的。由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影响甚广,许多地方纷纷将它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1963年,上海爱华沪剧团将电影改编成沪剧,取名《红灯记》并公演。同年2月,文化部交给中国京剧院一项任务——将沪剧《红灯记》改编成京剧。中国京剧院确定由阿甲(原名符律衡)担任导演来完成改编任务。阿甲先按京剧的要求拟了一份改编提纲,然后交由翁偶虹执笔写出初稿,阿甲根据初稿进行导演构思并在此基础上执笔修改出了第二稿,之后又在排演过程中边排边改,前后修改了十余稿,剧本才最终定型。

京剧《红灯记》讲述的是共产党员李玉和与母亲、女儿一家三代为游击队转送密电码,与日寇展开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在李玉和被叛徒出卖被捕后,李母(李奶奶)将自己与儿子李玉和的身世告诉孙女李铁梅,铁梅始知祖孙三代并无血缘关系,而是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结合成的一个革命家庭。后李母和李玉和被日本宪兵队杀害,铁梅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前仆后继,高举红灯,终于将密电码交给游击队,胜利完成了任务。

1963年底,中国京剧院确定了《红灯记》的演出阵容:李玉和由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扮演,由于他当时身体不好,另选青年演员钱浩梁(即浩亮)为 B 角。李铁梅一角原定由杜近芳扮演,但因她年龄偏大,后改由刘长瑜扮演;李奶奶一角在全院公开选拔,最后由高玉倩扮演;鸠山一角则由著名京剧演员袁世海扮演。

????_20240126152820.png

在剧中,李铁梅这个人物,是一个从不太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坚强革命者的特殊角色。李铁梅演唱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旋律曲折俏丽、装饰丰富、润色较多。旋律上运用跳进加级进,形成多变的形态;节拍上二拍子与一拍子频繁交替;节奏上更多地运用密集型的十六分音符,将李铁梅天真的神态、活泼的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腔采用了【西皮流水】板式,但在创作上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节奏上显得清新活泼,或整或散,时疏时密。首句唱腔不同于传统京剧中【西皮流水】顶板起,而是从眼起,使人物欢快俏皮的特性从音乐初始就显现出来。“我家的表叔”中的“叔”字旋律上跳六度的设计非常精彩,按照常规这个字应该上跳一到二度,但这样唱腔就流于一般,而且带有成人味,改为上跳六度演唱显出了李铁梅的稚气,符合孩子的性格。当唱了两句眼起的【西皮流水】腔式后,人物的情绪有了起伏,从“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起语气发生变化,改唱顶板,并特意重复了“虽说是”三个字,刻画出小铁梅善于思索、边想边说的情态,待唱到“爹爹和奶奶”时,又缓了下来,改回【流水】的眼起腔式演唱,而且越唱越柔和,越唱越低,温情贴心。

而接下来“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的唱腔旋律,似孩子爬楼梯节节升高,唱词中的“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生动地表现出铁梅揣测父辈心思时仔细观察而又喜形于色的神态,表现出人物特有的活泼、得意的神采。这段唱腔和唱词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十分贴切、吻合、和谐,真正体现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物所具有的独特情感。

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当时年仅21岁,是剧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为了深刻体会李铁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性格特征,刘长瑜特意来到北京郊区农村一位老大娘家里体验生活,每天提水、拾柴、做饭,品尝生活的艰辛。经过艰苦努力,刘长瑜把李铁梅的神态、个性,以及这个革命后代的成长过程,生动而有层次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红灯记》的创作者们秉承推陈出新的创作原则,突破传统京剧重实轻虚的樊篱,将传统京剧唱腔运用到现代京剧的创作中,使这部作品成为现代京剧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代表作。197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中国京剧院的现场演出拍摄成了京剧艺术片《红灯记》,从此《红灯记》从舞台走向荧屏,成为当时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戏曲作品,也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任思)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