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音乐记忆】开口说出心里话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缺医少药,地方病、传染病时有发生。20世纪60年代末,毛主席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一时间,全国范围内城市的医务人员争相来到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详细内容

????_20231219160355.png

开口说出心里话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缺医少药,地方病、传染病时有发生。20世纪60年代末,毛主席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一时间,全国范围内城市的医务人员争相来到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位从城市来到农村的解放军白衣战士,为了医治聋哑人,在自己身上试验穴位针灸,最终成功攻克了这一医学难题,不仅让聋哑人听见声音、开口说话,还使他们开始放声歌唱。

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就是以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为创作题材,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被医治好的聋哑孩子开口讲话后的爆发性的喜悦为切入点,结合对白衣天使妙手回春的描述和赞扬,选用西洋花腔女高音的演唱形式,恰当地表现出了这一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可谓作曲家尚德义的“神来之笔”。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是一首具有东北风格的花腔艺术歌曲,全曲由 ABCA 四个段落组成,五声宫调式,作曲家运用东北民间曲调和锣鼓节奏,结合西洋创作技法,从 A 段精巧的引子,由中速4/4 拍开始后转为稍快的活泼的 2/4 拍,运用东北特色锣鼓节奏,开门见山地唱出了聋哑人能开口说话的惊喜之情。B段间奏后变为 4/4 拍的沉稳叙述,讲述了主人公生在新中国,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变成能听能唱的“普通人”;C 段开始仍是稍快的 2/4 拍的叙述,音乐在此逐渐推向主人公被治愈那一瞬间,“啊!东方红”,作曲家将著名的《东方红》的旋律融入了其中。之后用一字一音的迫切心情、动感的节奏与花腔的华彩段落结合,将全曲推向高潮。作曲家对细节的细腻处理、对装饰音的巧妙运用,用音乐将聋哑人被治愈的激动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的最后,再现了开头部分,在歌词“恩情大”处结束全曲。

????_20240205151334.png

1971年,人们听的音乐,大多是“颂歌”“语录歌”“样板戏”这样的音乐,《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无疑是一个例外,它以中国音乐元素打底,借鉴西方创作技法,独辟蹊径地将美声唱法中国化,将西方花腔歌曲中国民族化,加上歌曲题材和体裁决定了作品的格调、品位和现实意义,犹如春雷响彻祖国大江南北,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创作想法的萌发到作品问世,作曲家尚德义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期间,尚德义对作品进行了反复推敲,甚至为了一个音符的选择,通宵达旦不眠不休。尚德义为这首歌曲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他坚持的精雕细琢的创作原则,让此曲成为一首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艺术歌曲。

1972年的10月,当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员阿克俭将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演奏家潘寅林进行了首场演出后,这首小提琴曲也同样受到了大家的喜爱。1976年,这首歌曲作为电影《青春》的插曲,在荧屏上再次与观众见面。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是我国音乐创作史上第一首花腔艺术歌曲,是“文革”期间唯一一首被批准流通的花腔艺术歌曲,歌曲的作曲者尚德义也被誉为“中国花腔艺术的开拓者”。这首“开山之作”以精湛的技巧、动听的旋律、新颖的体裁流传至今,是国内很多音乐院校教材编写和入学考试的必选曲目,在我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琳琳)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