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音乐记忆】帕米尔的春天 ——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内容简介: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一首经典的小提琴乐曲,它充满西域风情的音乐旋律,如同徐徐展开的画卷,向人们展现了阳光照耀下,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舞蹈场面。《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一首诞生在“文革”时期的作品。
详细内容

????_20231219160355.png

帕米尔的春天

——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一首经典的小提琴乐曲,它充满西域风情的音乐旋律,如同徐徐展开的画卷,向人们展现了阳光照耀下,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舞蹈场面。《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一首诞生在“文革”时期的作品。这部作品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冲破黑暗,以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我国的器乐作品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文革”刚开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教师陈钢被安排到“五七干校”学习,而他与何占豪在几年前创作的那首享誉中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此时被批为“大毒草”,陈钢被剥夺了音乐创作的权利,在各种各样的“批斗”中艰难度日。

这一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虽然当时人们的音乐生活异常单调,文化生活只有“八个样板戏”,但却涌现了大批学习小提琴的年轻人。在上海,当时的上海提琴厂一年至少要生产10万把小提琴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边是全国学习小提琴的热潮,一边却是小提琴演奏曲目的匮乏——除了练习曲和革命歌曲,可供演奏的小提琴曲寥寥无几。

“文革”的中后期,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演奏员的潘寅林经常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他在几场演出之后,也为单调的演出曲目而犯愁。潘寅林找到陈钢,鼓励陈钢创作一些新的小提琴曲目。潘寅林的邀约,重新点燃了陈钢的创作热情。从1974年开始,陈钢一口气写了八九首小提琴作品。这些充满激情的小提琴作品后来被称为“红色小提琴”系列,这其中就包括他在1976年改编完成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1976年,潘寅林在上海文化广场成功首演这部作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很快风靡全国。没有到过新疆塔什库尔干也不会拉小提琴的陈钢,是怎样创作出这部精彩绝伦的小提琴作品的呢?

“文革”期间,音乐创作被限制在极其狭窄和苛刻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民歌、“样板戏”等音乐作品进行改编,成为多数人首选的创作方式。在改编这首作品时,陈钢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小提琴这件西洋乐器“唱出”中国人的审美要求。同时,陈钢把这一时期人们对“阳光”的渴求、对生活的希望这种普遍的内心诉求,当作自己作为一名作曲家的责任。在当时文艺界高举“民族化”的大旗下,陈钢将目光转向了音乐资源丰富的新疆地区,想到了用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喀什地区的塔吉克族音乐,因为这一地区的音乐特征属于波斯—阿拉伯乐系,其音乐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与来自西方的小提琴音乐直接相连。这类音乐风格从旋律、节奏等方面非常适合小提琴的演奏。最终,陈钢将已有的两首塔吉克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并以“拼贴”式的思维,改编创作出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作品的引子之后,由“纵情高唱”和“热烈欢舞”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纵情高唱”的音乐素材主要来源于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其四音列和增二度音程的大量使用,以及 7/8、5/8、4/8、2/4 等节拍的频繁转换,使得乐曲带有浓郁的塔吉克风格。第二部分“热烈欢舞”的主题材料改编自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陈钢做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尝试,如大量使用小提琴的顿弓、跳弓、双音、泛音等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增强乐曲的演奏特色、拓展音乐的动力。特别是在作品的最后一段,小提琴用飞速跳弓演奏出“无穷动”式的十六分音符,钢琴伴奏则以爵士音乐风格的切分节奏进行配合,二者相得益彰,将全曲的情绪推上顶点,描绘出一幅舞步飞旋、热烈狂欢的节日景象。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以“万花筒”式多变的旋律和高超的演奏技巧,赢得了小提琴爱好者和演奏家的喜爱。在这部作品的改编创作中,陈钢以西洋乐器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提琴的特性,同时又准确地展示出我国民族的音乐语汇和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这无疑是这首作品的成功之处。这部作品问世后,其他音乐家还创作了适合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演奏的改编版。

陈钢创作的这首小提琴作品,以“洋为中用、兼收并蓄”的创作思想,激励着后来的作曲家,为创作出能够走向世界、让本民族音乐风韵为世界所知的“中国音乐”而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刘媛媛)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