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雷冬竹同志先进事迹

文章来源:  时间: 2012-01-13 16:47

雷冬竹,女,汉族,196812月出生,湖南桂阳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17月从衡阳医学院医学专业毕业后,雷冬竹被分配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002月担任产科副主任,20029月晋升副主医师,200612月任产科主任,20078月兼任郴州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20089月晋升主医师,并任湖南省妇产科学会委员、湖南省围产学会委员、郴州市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2008年荣获“全国抗雨雪冰冻灾害英模”、“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当选为全国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新中国60年湖南省最具影响力劳模”、“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第十一届湖南省青年五四奖章”、“第六届中医师协会中医师奖”;201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勇于担当,不计得失抢救危重病人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是全市孕产妇急救中心,承担着全市大部分危急病重孕产妇的抢救治疗任务。成功的抢救不但要求医生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情操。2007524日下午6时,忙了一天的雷冬竹刚脱下白大褂准备下班,永兴县转来了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已经确诊为羊水栓塞,在当地医院行了剖宫产。当时患者血压为零,已经昏迷,殷红的血液不停地从伤口喷出。只有立即做手术切除患者子宫,才有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线希望。可在场的医生心里都明白:羊水栓塞是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达70-80%,何况已经错过了救治的最好时期,此时患者情况已经很差,能否禁得起受手术谁也没有把握。

    “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努力救人,马上手术,责任风险我来担当!”雷冬竹当机立断。手术做得异常艰难,整整做了4个多小时,输了4000毫升血液,手术时患者还出现了心跳暂停,但雷冬竹始终不放弃,非常镇静地进行手术、指挥抢救。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终于得救了!做完手术,汗水早已把雷冬竹的衣服浸得湿透。顾不上休息,她又亲自将患者送入了ICU重症监护室,守护观察患者,直到次日凌晨6时患者生命体症平稳后才拖着着疲惫的身躯离开。

为提高高危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雷冬竹建议医院开辟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完善了病人应急会诊机制,并亲自主持成立了全院高危孕产妇急救小组。一有高危孕产妇,急救小组成员必须5分钟赶到现场急救,5分钟之内做好手术前准备,取得了良好成效。

 

临危受命,开拓创新打造品牌科室

 

2001年由于竞争激烈,产科面临关门的危险,骨干医师离开医院,科室仅有26张床位还长期住不满孕产妇。年仅31岁的雷冬竹临危受命,主持产科工作。

为发展壮大产科,雷冬竹密切跟踪产科医学的最新进展,多次到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学习深造,在医学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产科疑难病症、危急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医学发展需要,她第一个在郴州开展导乐全程陪伴分娩,第一个推出温馨病房,第一个开展产后康复按摩服务,第一个在郴州开展产前筛查、羊水产前诊断。2006年,经雷冬竹筹建的郴州市产前诊断中心顺利通过省卫生厅评审,成为湖南省第一家地市级医院获得此资质的医疗机构,2007年她又成功地在郴州市开展经皮脐静脉穿刺,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全省继湘雅、省妇幼保健院后第三家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为提高产科质量,雷冬竹组织开展了孕产妇全程服务、孕前咨询、产科高危门诊、无痛分娩、陪伴分娩、新生儿抚触、产后康复等项目,为孕产妇的保健、优生优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刻苦钻研,让年轻的雷冬竹很快脱颖而出,29岁就成为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批学科带头人,31岁当选为妇产科主任,成为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产科也成为郴州市重点专科。现在产科每年都要接生4000多名新生儿,名列全省前茅,成为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品牌和象征,是郴城百姓最满意最放心的科室。先后荣获了“全国工人先锋号”、“湖南省十大杰出标兵岗”、“湖南省三八红旗集体”、“郴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迎冰斗雪,大爱大勇创造医学奇迹

 

2008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冰雪灾害席卷中国南方大地,郴州是重灾区,停水停电,交通中断,一度成为令人恐慌的“孤城”。当时,郴州的医院除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想方设法能勉强维持急需工作用电外,其他医院都因停水停电而关门歇业。而新生命的诞生不会因为冰灾而延迟,所以郴州大部分产妇都集中来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生产。为确保新生命的顺利诞生,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成为最令人揪心和关注的“抗冰接生”战场,产科主任雷冬竹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一线指挥员。

危急关头,不仅要精湛的医技,更需要组织管理才能。雷冬竹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为确保母婴安全,雷冬竹对科室进行明确分工,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因供电不足,空调不能正常运转,雷冬竹与科室人员一起筹集了一批热水袋、棉被等保暖物资,尽量改善条件,保证新生儿的保暖和治疗。

抗冰挽救新生命从2008126日拉开战幕,雷冬竹连续做完7台手术后,已经是深夜。来不及片刻休息,雷冬竹又紧张地抢救一位全身抽搐、嘴角流血的孕妇,手术进行时,雷冬竹突然全身直冒冷汗,身体摇晃着就要倒下,她大口大口喝完助手递过的糖水,又赶紧回到手术台上,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点多。手术完成了,她也累倒在手术台旁。

    冰灾期间,雷冬竹以病房为家,吃住都在科室,整天忙于为患者手术和治疗。20081318时许,一位刚出院不久的梅毒患者孕妇再次急诊入院。当时胎心音微弱,确诊为胎盘早剥,母子生命危在旦夕。雷冬竹当即决定即刻实施手术。胎儿出生后,脸色苍白,没有哭声,情势万分紧急,可就在这时,发电机出现故障,电动吸痰器无法使用。望着奄奄一息的小生命,雷冬竹张开嘴就为新生儿吸羊水,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梅毒是一种传染病,羊水、唾液都可能携带病毒。为了预防感染,雷冬竹整整注射了一个月的苄星青霉素。事后,很多人关心地问她:“难道你不怕感染梅毒吗?”她回答说:“怕,当然怕,梅毒是种传染病,谁不怕?可那时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下这个孩子!”

    在停电的12天里,雷冬竹带领全科同志,通宵达旦不停地加班。仅有49张床位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创造了奇迹:222名孕产妇分娩,222个“冰雪宝宝”在这里诞生,完成手术104台,抢救病危病重15人次,最多的一天,住院病人高达150人,没有一例孕产妇死亡。雷冬竹也因此被称为“冰雪宝宝”妈妈。为感谢这位恩人,2008512,“冰雪宝宝”们纷纷来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冰雪宝宝”妈妈——雷冬竹。当看到“冰雪宝宝”们个个健康可爱的样子,雷冬竹幸福的笑了。

   

无私奉献,授人以渔足迹遍及城乡

 

雷冬竹非常关注妇幼卫生事业,关心孕产妇的分娩安全和婴儿的健康分娩,主动参加了产科建设项目达标、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编写了一整套适合我市产科工作特点的系统培训教材,经常义务到街道办事处进行优生优育知识宣教。

她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联系基层单位,利用休息时间对全市11个县市的产科医师、妇幼专干进行了系统的产科、产前诊断业务技能培训。20075月的一个星期天,雷冬竹累倒了,不得不到医院输液。可想着与桂阳县妇幼保健院已经约好了培训,县里各医院的产科医生、各乡镇的计生专干都要过来听讲座,雷冬竹就将输液调到最大,很快拔了针就驱车赶往桂阳。同事们都说“雷主任简直就是个工作狂,为了事业不要命”,就是这个敢于“以命相搏”的柔弱女医生,一个医院一个医院地跑,直到跑遍全市近100家基层医院,把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号码、家庭座机号码留到了乡镇诊所。几乎郴州所有的妇产医生都认识她,工作上有什么困难,一个电话就能得到雷冬竹的无私指导。

为促进全市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她掌握了大量细致的资料,并在理论研究中进行分类研究,形成了“群众有所需、医院有所办、医生有所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互动体系。

2008年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她领导的郴州市产前诊断中心在全省第一个建立了遍及村、乡、镇、县、市的产前筛查、诊断网,通过在乡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产前筛查点,保证全市每位孕妇都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郴州市产前诊断中心成立5年来,已确诊例胎儿1375例畸形,发现人鱼畸形、右下肢缺如,眼眶肿瘤、颜面部肿瘤、呼吸道高位梗阻等多例国内外罕见胎儿畸形,成功为两名怀孕仅13周和14周的孕妇确诊胎儿心脏畸形和颈部水囊瘤。有效地降低了郴州市出生缺陷,提高了人口素质。

目前,雷冬竹又开始培训专门的产后康复师,引进整套进口产后康复仪器,用专业的手法、仪器帮助产妇们更健康更自信地面对未来生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雷冬竹同志为民服务、敬业奉献精神,彰显了她人性的光辉和一名共产党员高贵品德,成为了医务人员的道德楷模。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