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张念来同志先进事迹

文章来源:  时间: 2012-01-13 17:01

做一块祖国桥梁建设的闪光基石

--记湖南路桥集团项目工程师张念来

 

张念来,男,现年35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建造业协会建造师分会会员、湖南省公路学会会员。现任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悬索桥项目工程师。

该同志常年坚守在国家重点工程施工一线,先后参加了南京长江二桥、海南琼州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安庆长江大桥、荆岳长江大桥、矮寨特大悬索桥等多座特大型桥梁的施工建设,历任施工技术员、技术负责人、项目副经理、项目工程师等职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张念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始终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辛勤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获得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交通系统“交通杯”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庆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建造师、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严于律己,坚守职业道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本交通建设如火如荼,这也给有志于在中国桥梁建设领域施展才华的年青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作为一名基层的工程技术人员,张念来同志先后参与了6座特大桥的建设,在桥梁技术领域孜孜不倦的学习和钻研,努力实践着“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

特大型桥梁的施工,是一项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并具有很大风险性的工作,工地生活条件艰苦,施工一线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日晒雨淋乃家常便饭。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有一种能吃苦、能战斗的敬业精神。张念来同志在南京二桥工作期间,为了确保斜拉索套筒的定位精度,爬到一百多米高索塔顶部去进行调整,不小心踏空,幸亏抓住一根钢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确保索塔浇筑质量,他每次都下到模板内检查振捣,巨大的噪音使他落下永久耳鸣的毛病,但从不抱怨,他深知坚守岗位的重要性,质量、安全责任重大,关键工序必须自己严格把关,这也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基本的职业操守。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桥梁建设技术水平也取得了突飞猛进。张念来从桥梁界的前辈们身上,看到了锐意创新所带来的巨大成就,鼓舞着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解决技术问题,改进工艺。在安庆长江大桥建设期间,钢箱梁边跨排架跨度50米,高度达40多米,下方基础水深30多米。整个排架要承受3000多吨的压力,如果将钢管桩打入河床,要面对不均匀沉降、阻碍航道、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等诸多不利因素。张念来大胆创新,将垂直的钢管桩改为斜桩,将基础改设在混凝土承台顶面,从而避免了水下施工;同时设计了两根50米长、带有定位板的钢梁,横跨于两个桥墩之间,一举解决了斜桩上口难以定位的难题,为工程节约了2个多月的工期。

桥梁建设施工是一个受自然环境、材料、设备、人员等多种可变因素不断影响的过程,事先设计好的施工方案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荆岳大桥建设期间,主墩基础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原设计的钻孔工艺执行下来,钻孔的垂直度得不到保障。张念来同志硬是在钻机上操作和观察了半个多月,总结出了适应这种倾斜岩面地质的新钻孔工艺,大大提高了功效,使得原来一个月只能完成3跟桩基的施工速度加快到了每个月9根。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是所有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本着一种对工程质量、安全的高度责任感,张念来同志经常跟同事们讲,建桥是一种自然科学,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容不得半点虚假,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质量的保证。在南京三桥建设期间,索塔下横梁一根预应力管道进了水泥浆,要凿通的难度巨大,由于工期紧张,个别人主张瞒过去,此时现场技术负责人的张念来坚决不同意,硬是组织一批工人,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凿通了管道,保证了大桥的质量。

 

立足岗位,创新技术

张念来同志在工作期间,不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并善于总结现场施工经验,先后撰写并发表了《南京长江二桥斜拉索安装工艺》、《南京长江二桥大体积砼温度控制》、《安庆长江大桥索塔中塔柱施工技术》、《矮寨特大悬索桥大落差混凝土泵送技术研究》等论文。

该同志在南京长江二桥建设中全过程参与了36米直径钢围堰百米桩长深水基础施工、195米高索塔砼浇筑、主跨628米斜拉索钢箱梁吊装,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在南京三桥建设过程中,参与研究“特大跨径桥梁钢塔和深水基础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研究并执笔编写的“大跨径桥梁钢塔柱施工工法”和“桥梁深水基础钢护筒与钢套箱组合刚构平台施工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

南京三桥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2007年世界桥梁年会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奖。

在荆岳长江大桥工程建设过程中,参与了“揉皱破碎带地质”钻孔技术和工艺、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工艺等一系列的课题研究,解决了产状陡立、层间破碎的不良地质带来的钻孔偏斜、垮孔等技术难题,并成功申报“水下接桩装置”、“一种在深水急流中下放钢护筒的导向设施” 的实用新型专利。

 

技艺精湛,业绩突出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锻炼,张念来同志逐渐由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一名理论基础扎实、施工经验丰富、懂技术懂管理的综合型桥梁专业人才。200710月,张念来同志被公司任命为矮寨大桥项目工程师。

矮寨大桥是长沙至重庆公路通道、湖南省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跨越矮寨大峡谷的一座特大型桥梁,为钢桁加劲梁单跨悬索桥,主跨1176m,桥面宽度为24.5m,桥面距峡谷底部高度达350m。由于桥位地形险要,交通极为不便,使得大桥钢桁梁架设成为世界级的难题。拥有“路桥湘军”之称的湖南路桥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大桥建设各方共同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其中钢桁梁架设新工艺“轨索滑移法”为世界首创,在今年518日召开的矮寨大桥技术研讨会上,国内十几位顶级桥梁专家云集湘西,对“轨索滑移法”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完全由我们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在桥梁界极具分量的原创型科技成果。

张念来作为该项目工程师,负责主抓“轨索滑移法”这项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实施。这项新技术的研究牵涉到系统工程管理、结构设计、材料、设备、加工制造、试验检测、环境保护等多学科领域。张念来带领项目团队,先后与西南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联合进行模型试验;与柳州欧维姆公司合作设计和制造核心部件;与中铁山桥集团共同研究钢桁梁拼装方案,并与来自各领域的其它十几家参建单位进行协作和沟通,从技术方案到生产安排,综合协调各方关系,创造了良好的现场工作条件。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张念来同志和同事们为这项重大创新技术的诞生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2011820,矮寨大桥钢桁梁架设胜利合龙,标志着“轨索滑移法”这项世界首创的新技术取得圆满成功,它确保了矮寨大桥钢桁梁以平均每天10m的速度由跨中向两岸延伸,仅用了3个月,就高效优质安全的完成了全部架设任务,较常规架设方法节约工期近5个多月。当前大桥施工安全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已完成的永久结构全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各工序验收质量合格率100%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