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山县充分利用革命老区这一资源优势,充分发扬老区精神,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创新四大载体,唱响了“红色党建”这一品牌,助推了全县党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开设红色课堂,强党性。该县多方争取投入,切实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对位于茨岩塘镇的原湘鄂川黔省委和红二、六军团总部旧址,红二、六军团兵工厂、被服厂旧址,红二、六军团医院,红二、六军团后勤供给部旧址等进行开发保护,目前总投资28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每年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等节庆日,全县各级党组织分别组织党员、干部在县烈士陵园及相关乡镇(街道)的烈士墓地继承先烈遗志,接受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性修养。同时,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中心组理论学习、各种培训班学习中共党史和龙山地方党史,邀请党史专家举行党史党情教育专题报告。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县委组织部、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老干局联合发起了“五老四育三促进”活动,组织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党的历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大局稳定和谐。县党史联络组、县党史办多次为全县中小学生、基层干部群众作党史专题报告。县关工委组织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深入到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了“听革命故事,学革命精神,做合格接班人”专题报告。红色辅导员袁承善曾先后在洛塔乡、苗儿滩镇等60余所中小学讲述红军在龙山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缅怀红军先烈。在利用传统方式学教的基础上,各级党组织还充分利用QQ群、网络等新型媒介,快速、高效、便捷地传播党史知识。龙山党建网开辟了“党史纵横”、“党建园地”等专栏,使广大党员在浏览网页的同时,受到了党性教育,提升了党性素养。
二、传承红色文化,聚合力。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拓展党史宣传教育渠道,编辑出版《红军战斗在龙山》等书籍,踊跃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县委组织开展了“红色经典万人唱”红歌会、“把心献给党”演讲比赛、“伟大的历程”建党90周年征文等活动,加深了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的认识。结合电影下乡活动,组织开展红色影片巡演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放映《闪闪的红星》等红军题材的影片1200余场次。县老年大学等多次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新农村”文艺汇演。
三、开展红色活动,激热情。全县各级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了“五红”党性教育主题活动(即唱一首红色歌、走一段红军路、听一次红军史、看一部红色影片、读一本红色书),以红军精神鼓舞教育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自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尽责履职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县委组织部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牵头组织开展“亿传统,强党性——我是党员我奉献”主题实践活动和“红色记忆”党建知识有奖竞答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热情。部分党组织组织党员开展“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组织党员重上井冈,重走红军路,亲身感受革命年代党的艰苦奋斗历程,缅怀革命先辈,寻找红色激情,继承革命传统。石牌镇红桥村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学、三忆、四带头”活动(学党史,忆党史、忆村史、忆家史,带头实践宗旨、带头发展经济、带头维护团结、带头公正廉洁)。
四、唱响红色旅游,促发展。龙山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浴血奋斗的地方,享有“武陵山脉的遵义城”之美誉,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县共有红色旧遗址98处,不含战壕、碉堡遗址)。该县在抓好党建基础工作的同时,始终秉承“党建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原湘鄂川黔省委和红二、六军团总部旧址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背景,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深度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所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精心包装设计,积极宣传推介,湖北恩施州、本省张家界等周边地区来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游客越来越多,促进了龙山红色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