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龙山县大安乡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开展了“七个一”活动,促进了党员作用发挥,激发了党员队伍活力。
“一人一本”架起“连心桥”。乡党委把全乡农民党员和乡村干部的联系方式制成电话本发放给1659户农户手中,给每名乡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发放了通话记录本,要求党员、干部把与群众的通话记录作好登记,登记事项包括姓名、组别、来电时间、来电事项、办理结果,回访时间等。自从电话本及电话登记本发放以来,农民群众向党员、干部咨询政策、表达诉求790余件,党委书记亲自回复电话117次,实地回访解决案件46起。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该乡桃子村杜家湾有3户农户居住分散,一直用不上电,在发放电话本的第二天,其中一户人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党委书记郑沣的电话。一个星期后,投资15000多元的通电工程,圆了3户农民的用电梦。通过发放电话联系卡,乡村两级由过去的接访向“下访”、“回访”转变,上访率同比下降15%。
“一户一牌”亮明“身份证”。乡党委为全乡206名农民党员统一制作了《党员之家》的牌子,悬挂在党员大门上。五马坪村在本村公路硬化工作中,支部书记钟时禹将党员分成三个小组轮流值班,负责维护公路硬化秩序,及时化解村民与施工队矛盾纠纷,当好质量监督员,全程监督公路硬化质量,维护了广大村民的利益。桃子村支部书记兰世旺时刻不忘“党员之家”的身份,把本村五组的通电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承诺,多方筹资为五组通了电。翻身村支部书记聂仁喜与邻里团结友爱,遇事礼让三分,坚持公平正义,主动化解民间纠纷,做到了矛盾不上交。万宝村农民党员杨付国在整脏治乱绿化行动中带头示范,做到住房与牲畜圈舍分离,其他农户以他家为榜样,实施了改水、改厕、改灶工程,实施了清沟、清淤、清粪行动,实行垃圾集中处理。
“一人一岗”明确“风向标”。大安乡11个村支部给每个党员都建立了一个工作责任岗位牌,将党员的照片、岗位职责、权利义务、承诺事项、帮扶对象、考核情况等一一公示在“三制一卡”党建公示栏内,督促党员自觉创先争优。五星村党员王美轩通过认领岗位职责,主动担当起“村道维护员”的职责,义务维护村道。大红村党支部书记颜芳贵主动认领“烟技培训员”岗位,将自己所掌握的烤烟生产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烟农。
“一人一户”当好“贴心人”。乡党委规定一名党员至少帮扶一名贫困户或者落后户,全乡206名党员分组联系206户困难群众家庭,从贷款担保到技术辅导全程帮扶困难家庭,使其户平增收5000元。52户党员种烟大户带动87户困难群众种植烤烟1542亩。木鱼坪村党员彭英明主动联系村民彭英元,为其担保贷款1.2万元,帮助指导种植烤烟16亩,使其烟叶纯收入达4万元。
“一月一会议”当好“智囊团”。该乡规定各村支部每个月下旬必须组织所有党员集中学习2天以上,每个党员必须提1条对村里发展有益的建议。从2011年至今,该乡各村支部共开会研究讨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组织建设、村级事务管理125次,形成村级决议103项。大红村为顺利实施农网改造工程,每次集中开会都把农网改造提上日程,筹工筹劳、合同签订、安全施工、线路走向等事项都充分听取党员意见,使农网改造得以顺利进行。通过发挥党员的“智囊团”作用,该乡向上级争取资金900万元,修通了大红、大湾、桃子、龙口、木鱼坪、五马坪、五星、翻身、万宝等九个村42公里烟基路,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
“一户一产业”当好“带头人”。大安乡是全州烤烟生产面积最大的乡镇,为做大做强烤烟支柱产业,该乡要求每个60岁以下的党员办好一个20亩以上的烤烟示范基地,全乡党员种烟面积超过4000亩,全乡烤烟达到了16006亩,实现烟叶收购量4308万斤,实现产值4500万元,农民人均烟叶收入6412元。
“一年一评比”树好“一面旗”。乡党委制定了百分制考核办法对村支部和党员进行考核,支部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实际工作、群众评议6大项20小项,农村党员考核包括遵纪守法、学习提高、争创佳绩、服务群众、弘扬正气、群众测评6大项20小项。每年在各村评2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村组干部原则上从优秀党员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