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创新干部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识人”新举措,通过建立科级领导干部个性化信息档案,创新干部多媒体采集方式,构建立体化干部档案体系,有效提升干部调配和管理科学化水平。
分片包干,逐个约谈。制定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个性化信息采集的相关文件,采取机关干部分片包干的方式,每名机关干部联系30名左右科级领导干部,通过组工干部下访约谈、领导干部填写《株洲县科级领导干部个性化信息采集表》等形式,对领导干部个人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成长经历、工作表现、家庭困难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与掌握,干部还可以坦然表达自己对岗位交流和职务变化的意愿等。采集完的信息经初步整理、核实后,由信息采集员向部务会进行情况汇报,对全县583名科级领导干部情况进行了一次集中大摸查。
现场录制,随机检验。在做好领导干部个性化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我县创新了领导干部多媒体信息采集的方式。党员教育中心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2011年以来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录制多媒体信息资料。与以往前期演练、录制剪辑的方法不同,这次的多媒体信息采集统一在信息采集棚完成,领导干部不但要作3-5分钟的即兴演说,还要随机抽取访谈话题,录制过程实现了无排练、无重复、无剪辑,原汁原味地呈现拍摄实况,客观地反映领导干部应变能力、口头表达以及仪表气质等方面的情况,采集完的多媒体信息资料呈送给县委书记、组织部长观看,为县委领导科学“识人”提供依据。
分类建档,科学管理。按照领导干部职务序列、工作岗位,根据所学专业、工作特长、个人规划以及交流意愿等,对领导干部进行分类专门管理,及时把收集掌握的科级领导干部情况形成全面的综合性文字档案材料,形成涵盖科级领导干部各个方面的翔实信息档案资料。同时,将干部个人的多媒体信息刻录成光盘,存入干部个性化信息档案,形成立体、完整的干部信息档案。
综合运用,人文关怀。通过干部个人填表、组织部约谈,畅通了干部表达个人诉求的渠道。组工干部与领导干部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对思想上存在抱怨情绪的进行开导劝慰;对提出困难诉求的,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帮助解决;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诉求,坚持原则,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提高认识。在干部调整中,结合领导干部分类管理及干部个人工作交流意向,针对岗位特征和要求,既充分考虑干部的所学专业、任职经历,又全面考量干部的个性特征,天资禀赋等,彰显干部选任工作“以人为本”。近期调整的62名科级领导干部中,22名干部按照其分类管理情况分别调整到了相适应的岗位上任职,9名长期在乡镇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按照其自身交流意愿以及与新岗位适应情况调任县直机关任职,凸显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