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排排整齐的钢架上,均匀摆放的秧盘里早稻秧苗纷纷破土而出,整个大棚内绿意盎然。从3月底下种,经过近一周时间的培育,长沙县早稻工厂化育秧开始见到成效,绿油油的秧苗长势良好,预计本月18日即可开始进行早稻机械化插秧。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路口镇的县职业中专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只见占地面积一亩的温控大棚内,整齐摆放着十排钢架。每排钢架共有5层,每一层都放置了秧盘,盘内的秧苗已经长至4厘米左右,绿油油的,十分惹人喜爱。“这些秧苗都是上月底下的种,现在都长出来了,预计到18日左右就可以机械化插秧了。”该示范点负责人盛雷立告诉记者,通过催芽机统一催芽,再采用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播种,铺土、洒水、播种、覆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既省时间而且播种均匀。据他介绍,传统的水田育秧,一亩田一个劳动力需弯腰劳作一整天,而流水线播种1个小时即可搞定。
在育秧大棚内的钢架中间,记者看到每一层都安装有自动喷灌系统,只需轻轻一按,水雾就会均匀地喷洒到每一个秧盘上。“平均每天需要喷洒3~4次,如果外面的气温较高,空气干燥,就还需增加喷洒的次数。”盛雷立说,这样一来,秧苗就能保持足够的水分。工厂化育秧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恒温的控制。在大棚内,记者看到钢架杆子上挂有多个温度计,可随时掌握棚内温度的变化。“如果温度过高,就打开通风设备降温,如果温度过低,就启动升温设施,以确保秧苗生长适宜的温度。”盛雷立告诉记者,除了温度的控制,为了增加秧苗的光照度,在钢架上还安装有摇杆,通过摇杆的调节可使秧盘跟随光照方向移动,从而吸收到更多的阳光。
“工厂化育秧解决了烂秧、出苗不齐的问题,而且出苗率高,秧苗更粗壮,并且由于均匀整齐,更加适合机械化插秧。”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的4个水稻育秧工厂内的早稻秧苗长势良好,总育秧面积8亩可为1300亩早稻提供秧苗。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长沙县的育插秧机械化水平,扩大机插秧面积,全县除了建立4个水稻育秧工厂,还在黄花、金井、江背等乡镇建有4个大棚育秧示范点,每个点负责2000~3000亩机插秧苗。在青山铺、路口、黄花、金井、江背等乡镇建立了7个2000亩机插秧核心示范片,全年机插秧面积将达1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