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添活力 群众得实惠
花垣扎实开展“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
花垣县以在全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通过学习实用技术,密切服务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面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建三项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作为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作为全面推进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落实。一是目标管理制。各乡镇、村精心制定“一人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方案,活动开展情况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测评,纳入乡镇领导班子年度综合绩效考核,纳入乡镇、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和党员年底评议,并作为全县“双十佳”评选和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定期评议制。县里半年一小评,年底一大评,对乡镇活动情况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点评,组织考核。乡镇党委每月检查一次本乡镇民情台帐和干部民情日记,每季度向县活动办汇报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点评会,由主要负责人进行点评。三是部门协调制。县农口线、科技局、烟草局、人社局等各涉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分类教学。同时,由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形成联动机制,相互沟通、配合、协调,每月召开一次活动成员部门协调会,合理安排培训期次、时间,避免重复培训、资源浪费。
以三个原则强化能力提升。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需施教,确保每位乡镇党员都能转化所学知识技术为我所用,解决群众困难。讲究学习针对性。根据乡镇产业发展需要和群众的具体需求,确定学习内容。比如在吉卫、补抽等烟叶乡镇,重点学习优质烟叶的栽培以及烘烤技术,龙潭、道二等城郊乡镇,重点培训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长乐、麻栗场等乡镇又以肉鸽、竹鼠养殖知识为学习重点。注重学习灵活性。各乡镇结合实际,灵活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学习载体,学习形式不限,学习内容不定,学习地点设在地头田间或果园村部,以技能专家、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等为学习师资。在旅游乡镇边城茶峒,镇党委发动党员干部们纷纷学织锦,唱山歌,打苗鼓,以此带动群众恢复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浓郁了民族风情氛围。突出学习实效性。结合当前春耕春播生产,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示范队”、“讲师团”,带着学员深入乡镇生产第一线,向群众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服务,避免学员眼高手低,知识学得多,实践用得少。目前,农业、科技等部门已邀请农技专家、种养能人85人,举办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班、实地操作讲解42场次,受训党员干部达400多人次。
按三个层面强化服务群众。在活动中注重传、帮、带三个层面,让活动凝练成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传即传授,让“人人有技术,个个会经营”。把在活动中所学的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经济管理、手工手艺等知识向群众传递,扩大活动惠及面。边城镇农村党员干部左廷告,把在活动中学到的胶橙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印成200多份小手册给桔农们发放,向大家传授胶橙培植技术。道二乡党员“农机服务队”每逢墟场天,拉开摊子现场示范,向群众传授农机维修护理常识。帮即帮扶,让“户户有帮带,村村有发展”。广大乡镇党员干部利用所学技术,以“包村联户”、“一对一”、“一对多”等结对帮扶形式,帮助联系户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按照的标准,形成乡镇有民情台帐,干部有民情日记,群众有干部联系卡的三级帮扶网络。补抽乡党员干部龙玉奇,利用所学烤烟技术对口联包排当村,发动村民种植烟叶720多亩。带即带路,让“乡乡有保障,家家能脱贫”。重点开展“5个一”服务,即找一条路子,选一个项目,教一门技术,供一条信息,送一份温暖。每个乡镇创建1-2个点示范,积极为群众谋发展带好路,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群众。截至目前,该县已有3100多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与4000多户群众结成联系对子,拟定产业发展项目计划260余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