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六”工作法服务群众促发展
――保靖县启动“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民生促发展”活动
保靖县 “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民生促发展”活动启动后,县委书记、县长、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县委常委以及县级干部共43人,率领1147名县直和乡镇干部,组成203个“联村(社区)工作组”,进驻全县196个村、7个社区开展为期三年的服务群众工作,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确保实效,该县全力实行“四+四+六”工作法,做到任务具体化 方式明晰化 措施严明化,推动联村(社区)干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兴办实事、推动发展。
一、“四个民”――任务具体化。一是察民情。深入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村(社)情民意大调查,做到对村(居)“两委”干部必访、致富能人必访、困难群众必访、产业大户必访等六个必访,以联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健全社情民意的“明白账”、安全维稳的“排查账”、扶贫帮困的“感情帐”、经济发展的“致富账”等民情台账;每个驻村(社区)干部要记好民情日记,群众有干部联系卡。二是解民忧。重点围绕农村(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柑橘、茶叶、烟叶等基本产业建设,两基制度、就医就学等基本保障建设,以及春耕生产、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阶段性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技术、送资金、送项目、送温暖活动,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问题;三是帮民富。认真抓好中央及省、州、县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重点围绕全县“一果两叶”支柱产业以及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开展“六个一”服务:找到一条路子、制订一个规划、协调一个项目、传送一门技术、提供一条信息、帮联一项资金。每个工作组要为所驻村(社区)发展或壮大1-2个特色支柱产业,落实完成1—2个基础设施等项目工程。四是安民心。协助抓好安全生产、人口计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实行“四包四到位”,即包掌握思想动态、包思想教育、包疏导化解、包信访稳控,做到对群众诉求合理的要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要解释到位,确实有困难的要帮扶到位,重点信访对象要稳控到位,做到小问题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
二、“四个一”――方式明晰化。一是谋一策。在充分熟悉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立足村(社区)班子、基础设施、基本产业、民生事业、和谐稳定等,通过召开“诸葛亮”会议、“献计征策”座谈会等方式,切实理清思路,找准问题,制订对策,破解发展难题。二是联一户。所有驻村(社区)干部必须联系1户以上作为帮联对子,重点结好三类对子:与村(社区)种养殖大户、产业大户、回乡创业能人等结成“发展对子”,与五保户、受灾户、特困户、低收入群众等结成“爱心对子”,与对农村(社区)政策法规理解不透以及上访户等稳控对象结成“交心对子”,要倾心尽力帮助联户对象解决1个以上的实际问题。三是传一技。主要开展技术帮带、生产帮带、创业帮带、项目帮带,做好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等工作。发挥职能部门、工作岗位、专业特长等优势,指导联系帮扶对象通过采取自主学、培训学等方式,学习掌握一项实用技术技能。四是解一难。从群众要求最强烈、反映最集中的问题着手,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提高民生质量、积极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民生和谐为重点,每年要切实解决1个以上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主面的难点问题。
三、“六个制”-措施严明化。一是驻村联户制。全县以乡(镇)建队、以村(社区)建组的形式,设203个“联村(社区)工作组”,组长由县直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做到三个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地点,3月份所有联村(社区)干部驻村(社区)工作时间为3月12日至18日共7天,此后每月11日、12日、13日为固定驻村(社区)工作时间。二是限期办结制。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一般的事项,能当场答复解决的要当场解决答复,不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在3个工作日内答复解决;对涉及面较广的复杂事项,在3个工作日内报联系的县领导并在7个工作日内答复;对因政策等客观因素暂时无法解决的事项,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给群众一个合理交代,并将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一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资金问题,成立了实事组等六个工作组。三是公开承诺制。公开承诺内容主要包括年度承诺、专项承诺、实事承诺等,要有具体目标、具体事项、工作措施、完成时限等内容,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坚持量力而行。驻村(社区)工作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公开承诺事项报工作队队长审阅,并在所驻村(社区)党务公开栏、“三制一卡”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督查通报制。由县纪委牵头,联合两办督查室成立督查组,实行每月一次定期督查通报,通过随机抽查、明查暗访、座谈交流、现场测评等形式督促检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五是激励奖励制。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工作组和组员,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推介,并在年度考核中优先评优评先,在干部培养、管理使用中优先培养、优先推介、优先交流、优先重用。六是诫勉谈话制。提出凡村(社区)开展工作达不到规定天数的等六项硬指标,只要有其中之一便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进行诫勉谈话。凡是被诫勉谈话两次以上的(含两次),是领导干部的予以免职;是一般干部的,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对干部管理权限不在县的,由县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免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