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龙山县以“学一技”为基本抓手,“联一户”为基本要求,“解一难”为基本目标,坚持“三个结合”,在全县11000余名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农村党员中扎实开展“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与农民教育活动相结合,确保“学一技”富有成效。龙山县自2011年开始,就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民教育活动,使农民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全县“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启动后,该县及时将“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与农民教育深化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民教育活动稳固的人力、物力、师资力量等优势,将县“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办公室与县农教办合署办公,提高了活动实效。在培训活动中,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示范基地、培训中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作用,围绕烟叶、百合、柑橘、养殖、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和务工技能等17类实用技术,打造了巡回、学校、田间、数字等四大课堂。依托农民教育活动人力资源,聘请77名同志组建了农民教育讲师团,从县、乡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49支科技培训、农技培训、技能培训三类服务队,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服务。县活动办组织农办、科技、林业等相关部门技术骨干,抢抓时机,开办“田间课堂”,在贾市乡、贾坝乡、老兴乡、水田坝乡、农车乡等油茶产业乡镇,组织基层党员群众学习油茶培育技术,培训人数达2000人次。县蔬菜办在洛塔乡砂桥村辣椒样板基地为该村40余名党员现场指导辣椒管理知识,深受群众欢迎。县烟办以建设优质烟叶基地为依托,组织技术人员12次深入各地培训党员干部群众500人次。县移民局深入贾坝水库库区,举办“猕猴桃”育苗配管技术培训,培训群众700余人次。县财政局和县农业局投入资金1万余元,在隆头镇庆口村开办了“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和柑桔病虫防治专业技术课”。县活动办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十村千户”工程,掀起了农村党员干部“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的热潮。今年一季度,全县各类技术服务队伍先后深入基层举办培训活动245场次,参训党员干部群众达28770余人。
与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确保“联一户”不走过场。龙山县结合“服务基层解难题,优化环境促发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围绕“联一户”做文章,深入落实驻村联户机制,构建了“干部+技术+服务”的党群干群新模式。积极建立“信息宝库”,推行了民情台账和联户工作台账制。致力打造“服务窗口”,实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联村、联产业、联基地的“三联”责任制,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3户困难户。大安乡规定党员干部联户实行“三个一,三不准”(即一本民情日记本、一张便民联系卡、一纸服务承诺书;进村入户不准蜻蜓点水、与群众交流不准讲官话、群众合理诉求不准久拖不办),使全乡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创新开展“四带四送”活动(带祝福、送温暖,带信息、送思路,带项目、送发展,带政策、送实惠),全县万名县乡党员干部深入到村组田间地头,为群众办大小实事2240余件。县农业局大力实施“支部进村、党员进组、技术进门”的“三进”活动,扶持联系村发展支柱产业。茨岩塘镇50余党员学习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建成了100亩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与构建和谐龙山相结合,确保“解一难”落到实处。龙山县把“解一难”作为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来抓,扎实开展“心换心”交流,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拉家常,了解村民所需所求,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石牌镇推行农时访问制度,利用春耕生产为群众服务的机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农户田间地头与联系户面对面访谈,取得较好效果。创新开展“面对面”服务,全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定期走访联系户,为联系户提供“三个一”服务(即提一条致富信息、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做一件好事实事)。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中深入开展“手牵手”解难活动,联户干部结合岗位职责、个人技能、知识水平确定解难目标,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累计调解大小纠纷370余件,促进了社会和谐。县委组织部开展了“组工干部下基层,实践‘两先’促发展”主题活动,部机关全体干部都联系了一户困难群众,并送上了慰问金,帮助解决了1-2个实际困难。县外资外援办联合洗车河镇党委,为洗车河豆制品协会牵线搭桥,引进机器组建2条包装线。县活动办联合县公安局和信用联社,针对新城街道油菜坪社区城乡结合部人员复杂、资金流动大的现状,开办“农村金融信贷知识讲座”,让900余名群众受益。(龙山县委组织部 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