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确定今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既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部署,更是对基层的重视和关怀。湖南省攸县县委围绕中央提出的“五个提升”的目标要求,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周密安排,务求实效,突出“三创新三提升”,强化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干部执行力。围绕进一步细化责任、量化管理、激励干事、鲜明导向,自2008年开始,探索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主要工作预安销号、定期述职、绩酬挂钩制度,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已经形成了贯通县、乡、村和党员干部四级的运行体系,有力推动了规范管理和工作落实,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干部的执行力。一是预安销号压担子。按照“自下而上预报、自上而下安排、上下结合销号”的办法,对县乡村主要工作进行层层预安和销号管理,将每月整体工作任务可分解量化到每个人身上,形成个个身上有指标,人人谋事干事的务实氛围。2011年,全县预安主要工作事项11179项,实际为民解决事项10821项,其中化解矛盾纠纷2958起、信访案件534起,整体销号率达到96.8%。二是定期述职晒作风。采取村支部书记每月向镇领导述职、乡镇及部门“一把手”每季度向县级领导述职、县级领导每季度向县主要领导集中述职的办法,让大家坐下来,相互交流,相互展示,相互比拼,再通过主要领导点评、述职人员互评,对预安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销号,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的执行力。三是绩酬挂钩比实绩。将县乡干部津补贴和村干部工资中的40%与工作预安销号情况挂钩,按季或按月兑现,每月差额不少于300元,同时对绩效名列前茅者给予优先提拔任用,真正做到“面子、票子加帽子”一齐上,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
二、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党员带动力。为扎实有效的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攸县县委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以密切党群关系为主旨,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全县县直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开展 “城乡同治、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提升党员的示范带动力。一是深入基层一线,党员全面结对。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攸县组织35名县级领导、99个县直正科级单位、147个二级单位、3500余名机关事业党员干部与304个村、社区结对共建,推动城乡力量联合、党员联动、组织联建。据统计,全县县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和乡镇驻村干部与5045个重点帮扶对象结为帮扶对子。县委组织部组织全体组工干部开展“三结对”,即在办点村联系一个村(居)民小组、帮扶一个农户、结对一名党员;酒埠江、柏市等乡镇组织镇村两级党员与非党员农户进行了结对;新市镇新联村还开展了党员组长跟邻居结对帮扶活动。二是深化创先争优,党员带头示范。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所有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主动“下基层、结对子、办实事”,全县各村、社区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见行动、作表率”活动,带头开展礼仪教化、洁净家园、济困维安等工作;大力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按照因事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创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户,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洁净家园、文明创建行动,自觉号召家人朋友、身边群众向党员看齐,大大提升了广大党员示范带动力,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二是统筹城乡资源,党员主动帮扶。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县直机关党组织发挥党建资源优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帮助各村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运行机制,提高村级工作效率。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开展环境卫生、礼仪教化和文明规劝活动,推动先进文化、文明礼仪进村组、入农户,在深入群众中了解民情、在直面群众中倾听民声。截止目前,各结对帮扶单位到村共开展培训、走访农户32750户,组织规劝、植树33808次,共发放文明礼仪手册20万本,组织进村授课1458堂。同时,各结对帮扶单位组织机关党员结合自身特长优势和办点村的实际,发挥部门资源,重点对接、主动帮扶,办事1-2件民生实事,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的能力。
三、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组织战斗力。一是建设服务中心,便利于民。针对社会转型时期群众诉求多、撤乡并村之后服务区域广、基层服务协调任务重等客观现实,攸县切实抓好县级政务中心建设,完成全县2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推行“民事村代办”、村干部轮流坐班值日和党组织服务承诺等活动,各村有了固定的“衙门”、固定的理事人、固定的“升堂”时间,农民可以在自家门口赶“政务超市” ,形成了县乡村较为系统高效的为民服务体系和机制。近年来,该县以乡镇政务中心为载体,推行“民事代办制”,村民一个电话,乡村干部即义务上门帮助代办,深受到群众好评。二是开展走访摸排,心中有民。2010年来,攸县创新服务群众平台,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各行政村以村支“两委”成员为主,县直单位和乡镇办点干部参加,每月定期集中联合办公不少于2天,处理村级重要事务。按照联合办公程序,首先是乡镇办点干部和支村两委成员每月按照分片包组的形式上门大走访,重点走访村民组长、老党员、困难户、上访户,重点记录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解决措施及完成情况,建立全县公民信息登记系统和各类台账,实现按月更新、动态管理。三是定期联合办公,解难于民。根据大走访发现的问题和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每月20-25日支村“两委”召开党员组长碰头会,对问题困难进行分类整理,甄别筛选,确定提交联合办公解决的事项。根据各村筛选上报的情况,县委将基层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纳入全县工作预安,整合相关部门进村开展联合办公,约谈群众调处矛盾,现场调度协商解决环境整治、项目安排、资金筹集等难题,构建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的格局。2011年,全县2100余名县乡村干部参与联合办公,收集和解决群众各类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9135件,现场办公议定解决6461件,帮助困难群众1914人,解决无房困难户168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带来的变化和实惠,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