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努力构建党建工作“四个新格局”。
一是构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格局。开展“万名党员设岗定责”,设立党员责任区,搭建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做好群众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的新途径。建立健全联系基层和群众的工作制度,县五大家班子成员每人在联点乡镇至少联系一名贫困学生和一户贫困户,县直单位(部门)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村(社区)、2-3户困难户,党政一把手至少联系1名小学生至高中毕业,乡镇干部分片包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帮扶困难群众等制度,进一步发挥党员带动群众、带领群众的作用。拓展和深化基层党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党内民主建设与基层民主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建设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构建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格局。调研出台农村基层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加强乡村干部的培养、管理、考评和激励。村(社区)转移支付标准由村均4万元提高到村均5万元,建立增加对村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每3年增加一次对村转移支付。规范在职村干部待遇,提高村干部政治地位,坚持每年评选表彰县十佳村干部,连续三年当选的,享受县级劳模待遇。提高村主干退职补贴标准,扩大退职村主干补贴范围,建立补贴标准定期增长机制。杜绝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乡镇机关干部(包括班子成员)每周需在联系村住宿一晚,每周在乡镇至少值班一晚,每晚值班至少有2名班子成员。既严格管理又关心爱护,激活用好乡村干部队伍。
三是构建党建帮扶促进干群关系改善的新格局。坚持抓党建与促发展同步,突出扶贫与扶智的结合,完善党建帮扶制度,每名县委常委办一个示范村、一个建整村,坚持办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和帮扶建整村“两手抓”。突出帮扶工作后进乡(村)、经济困难乡(村)、组织涣散乡(村),建立帮扶工作队驻村入户制度,促进党建帮扶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取得新成效。
四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资源共享、双向受益”的工作思路,建立党建工作城乡统筹的格局。采取以村(社区)、机关、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联建模式,进一步推动城乡党组织动态延伸、全面覆盖。建立城乡合作的互帮互助体系。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城乡党建互帮互助机制,进一步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