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再创业的楷模——记攸县酒江瓷业董事长王文华

文章来源:  时间: 2012-07-04 08:36

 

王文华1988年参加工作,他原是攸县瓷厂职工、销售科长。随着企业经济的不景气,2000年瓷厂倒闭,王文华同许多人一样走进了下岗工人的行列。面对下岗的打击,他失望过,但性格倔强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同年王文华牵头成立了攸县酒江瓷业有限公司,通过他的努力实干再创业,带领下岗职工从头再来,一跃重新铸就了攸县瓷业的辉煌。一路走来,留下了一路闪光的足迹。

  2000年,王文华工作的攸县瓷厂倒闭,当时攸县瓷厂全厂900多职工买断失业,大多数家庭夫妻双双下岗,生活顿时走入困境,大多数下岗职工为了生计纷纷四处奔波,瓷厂更是一片颓废。当时,先后有4家有资金、有条件能够带动生产的老板看到凌乱的瓷厂场面,都畏难而退,没了下文。而对于王文华来说,当时的家庭条件完全无须冒此风险,自行创业也未尝不可。但看到那么多过去的同事生活无着落,王文华吃不下,睡不着,毅然决定通过股份制启动瓷厂生产。消息传出,家里顿时炸开了锅,一片反对之声:“现在厂子倒闭,人心涣散,百废待兴,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是自找苦吃”;“ 搞瓷厂风险大,人吃苦,搞不好甚至还会赔钱”等等。面对家人亲戚好友的反对和不理解,又看着职工群众的期盼,王文华有自己的想法。他倔强的告诉亲戚朋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振兴地方经济是我的职责,服务职工群众是我的誓言,况且,搞活企业能解决一大批下岗人员就业,在减轻社会负担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何乐而不为。”就这样,年轻富有责任的王文华顶着压力,出任了攸县酒江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上任,他一面通过谈心交心千方百计说服厂里中层骨干和员工,并自己带头筹资120万元;一面通过亲戚朋友四处筹集资金,短短30多天里,两条瘫痪已久的隧道窑恢复生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1年拼搏,如今的公司固定资产达1600多万元,拥有员工200多人(其中下岗失业职工110多人),累计上缴国家税收800万元、发放员工工资5000多万元、缴纳员工养老保险金300万元。“酒江”牌玉瓷更是享誉全国、直销海外。

  在事业成功之时,王文华没有忘记对公司职工的关照,他深知职工是企业之本,只有依靠职工、关心职工才能振兴企业。易朝明是前公司下岗员工,精神时有恍惚,三十岁还没成家,与八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在前些年症状较轻、其它社会岗位不能接收的情况下,王文华叮嘱公司人事部门尽量录用安排,解决其生活问题。近年易朝明症状明显,无法胜任任何工作,在王文华的关照下,公司为他交足了养老保险、替他申请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送他回家疗养。在回家疗养期间,王文华还经常亲自上门探望。易朝明的爷爷每次碰到王文华都会掉下感恩的眼泪,总是握住他的手口里不停地念道:好人,好人啊!

  2011年春节前,公司易乐根等十多名特困户,眼看春节来临时手头都是空空如也,王文华得知情况后,一面给他们送去了5000多元过年物品,一面又替他们申请国家政策的扶持,在县总工会等部门的重视下帮他们获得了近8000元的困难补助。在公司,王文华这样捐助关照职工的事情还很多,如投资改善职工劳动环境,出资为住房紧缺的职工租房,上门慰问资助困难职工,经常与员工交心谈心听取意见等。对于这些,王文华总是很深情的表示:“公司的业绩离不开职工的辛勤劳动,这些都是我应该为职工做的,为职工我还做得不够。”

    “看成败、人生豪迈,一切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一位平凡普通的下岗职工,却通过十年如一日的苦干实干、 从头打拼铸就了攸县酒江瓷业今天的辉煌,也成就了自己人生事业的辉煌!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