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井乡探索“三个三”创新社会管理

文章来源: 团结报  时间: 2012-07-30 09:12

永顺县吊井乡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开展活动,创新服务载体,探索创立了三个三社会管理模式,即开展知村情、知民情、知民意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和建立走访机制、民情分析机制、反馈机制三个三服务活动,使干部作风得到了进一步改变,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探索出适合乡情的群众工作有效做法。截至目前,该乡连续3年被评为全州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今年正在创建省安全生产示范乡镇

 

开展三知活动,点亮干群关系的友好灯

吊井乡通过开展知村情、知民情、知民意活动,畅通信访渠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求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听哭声,掌握群众疾苦诉求;听吵声,掌握基层矛盾纠纷;听骂声,掌握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到每个农户家里,分类建立村情台账、民意台账、贫困户台账、两女节育户台账、科技示范户台账、信访维稳户台账、扶贫帮困户台账、留守儿童户台账、空巢老人户台账等9大台账。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5户群众,一般党员干部每人联系1户,并建立了干群互动联系卡,每月走访不少于3次。

具体采取五诊工作法开展调查研究。一是预诊排隐患。对群众工作潜在的矛盾隐患、苗头提前预防诊断,从源头化解,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做到及时发现,提前介入,及早解决。二是门诊解民忧。实行领导轮流接访制度,与群众零距离沟通,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答复,不能立即解决的说清理由原因,重大问题由领导包案限时解决。三是出诊明是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当场解决的要进村入户搞好调查研究,摸清来龙去脉,掌握真实情况,为解决问题提供翔实的依据。四是会诊解难题。对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组织联合小组,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方法,进行妥善解决。五是复诊查落实。要求对所有处理问题都进行跟踪督查,确保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半年来,先后在树木村走访了贫困户17户、科技示范户6户,空巢老人户9户、两女节育户6户,对走访的群众情况了如指掌。

 

推行三送服务,增强干群关系的鱼水情

实施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真正做到释民惑、聚民心、解民难。党员干部的民情日记是随身宝典,走在哪里记在哪里。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建立了干部群众互动卡、群众诉求日常登记册、走访群众档案、干部下村派遣表、群众诉求处理派遣表为内容的一卡、一册、一档、两表,实行卡上定人、定责,干部分门别类联系户主,上门开展三送服务工作。

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技术解民困。活动中,该乡把解决群众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相结合,采取上门走访、集中培训、夜间课堂、现场讲解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政策,传授技术,印制发放了2000册《惠民政策宣传手册》,发放到2770户农户手中,举办政策宣讲、民情恳谈会22场次,对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答疑解惑。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党员干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5件,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通过走访了解,树木村四组村民希望政府进行户间道硬化,希望政府给水泥、砂等材料,群众自己投劳投工。了解这一信息后,党委、政府及时研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筹集资金8万元,购买水泥、砂石,帮助群众解决了硬化户间道难题。

 

实践三制主题,牢固干群关系的传输带

三个三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认真实践走访机制、民情分析机制、反馈机制3个主题,融洽干群鱼水关系,使干群关系的传输带更牢固。

在入户走访中,党员干部错开时段,对空闲在家者进行白天走访,对白天忙于生产者进行夜间走访;详细记录走访群众家庭状况、存在的困难及对乡村干部工作的要求和建议。民情台账记录了群众冷暖。一名村民曾经是老上访户,驻村干部把他作为联系户,上门给他宣传政策,帮他出致富点子,送技术指导。如今,他不仅不上访了,还成了乡里的政策宣传员。

党员干部揣着责任,带着感情,怀着热情深入基层,主动为群众理气解结,坚持心贴心与群众交流,积极排查调处矛盾,一批钉子案得到化解。活动开展以来,共解决信访案件59件,办理群众承诺事项19项,实现了零上访目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