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先三后”递进走访知民情。街道把做好群众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街道、社区(村)、组三级联动,一网通行,牢牢把握走访联络这个关键,采用“走进去”和“请出来”两种形式,创建了“三先三后”递进走访联系法。一是“先状其形、后明其踪”。要求对走访对象及其居住地情况有大致了解,做到楼幢分布成竹在胸,而后对居民来去出入等情况了然于心。二是“先熟人头、后采信息”。要求前几次走访以相互熟悉为主,待相熟后再以合适方式采集信息,最终做到照面呼名、呼名知情。三是“先作客人、后成朋友”。要求团队成员先在党小组长、楼幢骨干党员、居民小组长等带领下上门走访,充当居民家中来客,“一回生、二回熟”,建立感情之后,主动与之交朋友。在“请出来”方面,通过网格知识竞赛、每周民情研判会、文明创建义务劳动等活动,邀请和吸引居民家庭成员参与。让网格服务团队成员与居民群众“集中照面”,把熟悉居民与“推销自己”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知四能”网格服务达民意。街道始终坚持便民服务这个宗旨。创新设定网格服务“四知四能”(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目标,围绕“四知四能”建立了系列制度。一是建立民情台帐制度。网格服务团队成员人手一本“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档册,一个工作记录本,详细登记网格内居民群众的基础信息、困难、意见和诉求。截止6月底,街道共上门访问居民群众15385户,其中电脑信息录入13690户,装订建立了59个网格的《基础信息台帐》,每月编印一期《民情日记》,为下一步群众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建立代理服务制度。街道各驻社区(村)干部和网格成员按照“便民、公开、依法、高效、无偿”的原则,履行代理职责,实行首接、首问和承诺限期办结,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依法依规代理群众信访问题,共排查信访隐患16起,代理信访问题22件。三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实行网格每周、社区(村)每月、街道每季召开一次群众工作会议,及时了解网格群众情况;社区(村)每月对驻街单位、网格进行评比,总结提炼工作经验;街道每季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宣扬典型,推广经验;组织举行“一推行四公开、组团式服务”网格知识竞赛,让网格团队成员及居民群众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增进感情。四是建立交办督办制度。建立周通报、月督查、季讲评、半年考核的督查通报机制。加强对联点驻社区(村)干部和网格服务成员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督查结果,公布工作进展。对重大突出问题,由街道党政办、党建办和群工办联合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共对全街59个网格督查5次,下发《督查通报》共7期,严查街道和社区(村)干部“十个严禁”的履行情况,有力地推进了网格工作的落实。
“真情五会”亲民沟通解民难。街道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设计了“真情五会”这个与民沟通的载体,包括“茶话恳谈会”、“网情分析会”、“解答对话会”、“现场办公会”、“自治议事会”等,明确适用范围和召开流程。其中的“自治议事会”,以网格、小区、楼道或一些有共同利益关联的居民为单位开展自治,以“小自治”带动“大自治”,对于居民群众而言更具主体性和参与性,也是今后社区建设的努力方向。在议事办事过程中,坚持“大事党员先知,难事党员先议,实事党员先行”,对牵涉面广的疑难问题,充分运用“五会”形式,由社区提供平台,党组织提出议题,党员先行商讨,借助多方力量,妥善解决各类利益矛盾纠纷。此外,街道还切实落实检查督促。成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工作,同时建立了团队互动、业务培训、情况反馈等三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