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李石德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在严峻的形势下,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叛变者有之,腐化堕落者也存在。为了维护党的纪律,纯洁党员队伍,加强党内监督,成为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的杨匏安等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同志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纪监干部为党的事业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看完影片,感慨良多。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就像影片的名字《忠诚与背叛》一样,影片的内容始终围绕着忠诚、背叛来展开。王荷波、杨匏安是“忠诚”的代表,他们对党的忠诚不仅在影片中得到体现,在影片讲述的故事结束不久后的几个月内,或者几年内,他们分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据记载,王荷波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存组织,始终没有暴露北京党的组织和机关地址,使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杨匏安1931年7月被捕,8月被害于龙华。享年36岁。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范阿根、徐云天则是“背叛”的代表,范阿根曾参加过三次武装起义,却以900元大洋换取了3个革命人士的生命;徐云天曾在武汉晴川阁与未婚妻许下“北伐革命成功后咱俩就结婚”的愿望,然而不久后即变节。影片中也让这两个主要的背叛者尝到了正义的子弹,让他们永远留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今天,我们面对的形势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没有敌人以刀枪来逼迫,没有严刑拷打,但是糖衣炮弹的诱惑依然存在。在金钱面前,个别意志不坚定的党员丧失人格、党性,腐化裉变,走上了一条与党章要求背道而驰的不归路,成为人民群众唾弃的对象。我们从事党员教育工作,不仅要以过去的革命烈士以及当前的先进典型来激励鞭策党员干部,同时要以党内出现的反面人物、变节者变质者来警示党员干部。既要树立榜样,又要划出红线。进一步严格党的纪律,坚持先进性教育,强化监督考查,以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纯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纵观我党成立91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史诗,91年的伟大历程验证了影片中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信念与高瞻远瞩。要知道,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我党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民族危机的前夜。为了这种信念,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使我党一次又一次穿过黎明前的黑暗,直到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在今天,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样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复杂困难的局面出现。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我们党目前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以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为榜样,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振奋精神,为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奉献聪明才智。
联系到我们党员教育中心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可以从这部影片汲取经验。一部电视作品的内容固然重要,其表现形式也非常讲究,艺术性与感染力是一部作品的生命。影片《忠诚与背叛》的题材不可谓不大,但在细节方面非常注意,如范阿根叛变后,他的母亲大义灭亲,协助革命者及时清除,这位母亲在自己的儿子被处死时也难过地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啊!”母亲人格的伟大与人之常情得到交融。我们最近已实现了党员教育电视专栏《旗帜·信仰》的开播,将连续不断地推出先进事迹与典型,一定要借鉴像《忠诚与背叛》这样大片的表现手法,既大气磅礴,又注重局部细节;既真实,又不过份拔高;既注重内容取裁,更在表现手法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和丰富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感染力,使党员群众爱看,在欣赏情节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