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 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文章来源:  时间: 2012-08-28 08:46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湘潭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投资、税收和就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在外需疲软、内需收缩和国内外经济普遍放缓的严峻形势下,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环境优化,湘潭服务业整体实现了平稳发展。

  上半年,湘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5.6亿元,同比增长1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高位增长,金融市场活跃,新兴服务业异军突起,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湘潭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特色和亮点,逐渐成为湘潭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基础雄厚 蓄势而发

  湘潭,自古有“金湘潭”的美誉,商业繁荣,市场发达。建国以来,湘钢、湘机、江麓等大型国企扎根于此,与制造业匹配的物流业也基础雄厚。作为毛主席家乡,湘潭的文化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比很多地方更有优势,更具潜力。

  上半年,湘潭服务业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9亿元,同比增长45.1%,高出全市投资7个百分点,现代商贸物流业加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商贸企业128家,各类市场170个,基本形成了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商贸连锁经营体系;拥有规模以上物流企业90家,国家A级资质物流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

  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产业也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湘潭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60.57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71.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4%和25.6%。

  除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外,服务外包、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也成为湘潭服务业发展的亮点。服务业的技术、文化含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业结构正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内外兼优 开足马力

  当前,湘潭发展服务业,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的任务,也面临着更有利的条件。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加鲜明。

  从自身优势来看,湘潭地处湘中,具有辐射全省的区位优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综合服务功能相对完善。同时,湘潭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基础设施完善,能够形成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格局。此外,湘潭消费水平较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人均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居全省前列。而雄厚的科技实力,高校和科研院校数量居全省第二,丰富的人力资源是省内大多数城市不可比拟的。

  再者,目前湘潭正处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对服务业提出了多元化的服务要求,也为服务业创造了多领域的发展空间。同时,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城乡统筹的加快推进,以及民生的持续改善,将给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发挥机会。

  正基于此,湘潭市委、市政府正加力推动,力求把服务业打造成湘潭最具发展空间、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产业,重塑“湘潭服务”的崭新形象。

  政策保障 给力发展

  7月,湘潭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就是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新20条”。在市场准入、土地、财税、金融、价格、人才及环境优化等方面出台了20条政策措施,着力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取得突破。3个县(市)也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除了出台“新20条”,湘潭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推进文化湘潭建设的意见以及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6+2”人才支撑体系、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湘潭市委、市政府狠抓政策落实,为湘潭服务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湘潭新调整成立了第三产业领导小组,由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任顾问,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伟林任组长。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决策重大事项,着力解决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突出问题。各县(市)区、园区、示范区也成立相应机构,组建专门班子。市直有关部门也安排专人负责服务业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外部环境,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湘潭服务业正朝着跨越发展的新局面迈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