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采取三项举措,对党员民主评议中被评为不合格的党员进行教育、转化,效果显著。2011年全县23名不合格党员经过教育转化,重新增进了自我认知,得到了党员干部的认同。
党支部制定帮扶计划。党支部针对不合格党员存在的问题“对症开方”,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计划,成立帮扶工作小组,明确帮扶牵头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针对不合格党员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对党性观念不强的,由1名党支部委员指导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对组织观念淡薄,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的,组织参加重温入党誓词、领导干部讲党课等一系列党支部活动,并严格出勤考核记录;对工作消极、本职任务完成较差或脱离基层群众的,注重在实际工作中适当地压担子,安排基层服务事务工作,让不合格党员树立工作责任与为民服务意识。
党支部书记定期约谈。党支部书记每季度与不合格党员约谈1次,听取其思想动态、工作表现情况汇报,了解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同时向不合格党员反馈单位领导及同事的评价并对其进行点评教育。党支部书记将不合格党员汇报反映的表现情况及问题困难,提交党支部会议进行研究讨论,结合实情适度调整帮扶计划,确保帮扶的针对性与实际成效。
优秀党员结对帮教。为每位不合格党员配备1名优秀党员进行结对帮教,结对帮教的优秀党员可由不合格党员向党支部指定选择,也可由党支部从不合格党员身边工作联系紧密的优秀党员中指派。结对帮教的优秀党员负责在日常交流中,向不合格党员传输党性理念、奉献精神,在工作中为不合格党员树立表率并帮促提高。结对帮教的优秀党员定期向党支部书记汇报反映不合格党员的改正表现情况,作为不合格党员教育转化的鉴定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