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新增了一大批,创新平台涌现百余个,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市“科技引领工业提质增效”的一幅生动图景。5年的时间,一个科技创新的平台体系逐渐成型,一条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越走越宽,一套激励奖励科技创新的制度日益完善,通过实施“11226”科技支撑行动项目,湘潭大型企业焕发出更强生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
平台体系初具规模
科技创新应该怎么做?湘潭的经验之一是平台先行。近年来,湘潭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相继组建风电、汽车、矿山装备等3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近100家。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新平台体系已初具规模,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力地助推了湘潭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在风电产业的发展路径中,平台体系的支撑引领尤为明显。作为湘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风电聚集了海上风力发电及检测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风力发电设备国家质量检测中心3个国家平台,湖南省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平台,形成了主业领先、配套齐全、主辅相从、分工合作的良好发展局面。通过这些平台的支撑引领,造就了湘潭风电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在全国风电行业的领导地位,结下了累累硕果,确保了湘潭风电技术应用研究在全国行业领先。
风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平台先行”引导科技创新的一个典型。而在全市,还有更多的企业因此受益。据统计,目前,湘潭共拥有近100家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其中有13个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21个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和1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引导企业科技投入15亿元,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家,攻克2兆瓦以上整机制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等10多项新能源、先进装备领域关键技术,促进湘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300亿元,同比增长达40%以上。
运作模式深化发展
从请专家为企业送技术等传统模式起步,到政府引导、产业合作,集聚资源、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一系列频频闪现的关键词赋予了产学研结合更多内涵,也让产学研结合走出了更宽更好的路子。
几年的时间,湘潭产学研结合的运作模式从原来的单打独斗走向了规范有序、抱团发展,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转变,也收获了更加喜人的成绩。这样的发展模式,在湘潭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湘潭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矿山装备产业上可见一斑。
根据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有关计划,湘潭将建立一系列矿山装备产业相关的信息平台和产学研联合体,年内实现15家左右企业签订技术(产品)合作协议、完成200项以上的专利申报、推动5家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协议。
联盟专家表示,通过资源和人才的集聚,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融合,这一大规模的产业内合作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强对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攻克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湘潭将形成更多高水平的技术储备,抢占矿山装备制造产业的制高点。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样大规模的产业内合作把企业、院校、科研单位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前所未有。这对加快湘潭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也将有力推动湘潭矿山装备产业从百亿元级别向千亿元升级。
激励制度不断完善
今年3月20日,全市科技工作会议隆重表彰奖励了一大批科技先进单位(个人),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龙辛和李文昌两位高级工程师荣获湘潭首届“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伟林亲自为他们颁发证书和奖金。值得一提的是,总额达200万元奖励和最高20万元的个人奖金,创下了湘潭奖励金额新纪录。
就在这次表彰3天后,湘潭第七届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湘潭又重奖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王金斌等10人获“湘潭市青年科技奖”和每人一万元奖金的奖励,其额度首次追平了省级同类奖项。
密集而又重头的奖励,鼓舞了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荣获湘潭首届“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龙辛和李文昌两位高级工程师说,这体现了政府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对他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他们一定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争取完成更多的科研项目,为全市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近年来,湘潭奖项一年比一年多,力度一年大过一年,科技人才投身研究和创新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构成了湘潭“激励创新”的生动图景。在这张图景上,每一个科技创新奖项的设立,留下了湘潭创新激励制度不断完善的脚印。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通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目前激励机制已经收到了明显成效,全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势头喜人。现在,不仅仅是政府在保护和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自己设立奖项,通过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大胆进行科技创造、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