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321”模式,架起党群“连心桥”。“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按照“州级领导干部联系3户贫困户,处级领导联系2户贫困户,州直科级、县市股级以上干部联系1户贫困户”的要求,全州8县市及州直各单位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创建“321”结对帮扶模式,架起党群“连心桥”,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结对帮扶涉及州县市单位共1226个,帮扶干部12722人,帮扶村1277个,社区102个,帮扶困难户达13900户。
乡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做到了人人有联系户、个个在结对帮扶中彰显能力和水平。吉首市委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市庆“民生吉首”主题活动,作为4个文明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保靖县委创新结对帮扶方式,着力推行“三四五”工作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开展帮扶活动,谱写了一曲富民为先、行动在先的扶贫攻坚壮歌。州计生委党组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为建立详细的帮扶台账,党组一把手先后在7月、9月两次带领帮扶党员干部到扶贫村调研了解民情,摸准困难群众致贫的原因,进而梳理出有效的帮扶措施。
建立“四个一”机制,“四有”管理“实打实”。各县市、州直各单位针对干部和帮扶群众的实际,切实按照“精细化扶贫,算细账到户”的要求,加大帮扶力度,加强管理,建立起“四个一”帮扶机制,即“一户一目标、一户一措施、一户一挂牌、一户一档案”。“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扶持措施,并公开、公示挂牌,使党员干部的责任心更强,扶贫措施更具体,目标更明确。“户有牌、村有册、乡有簿、县有账”,结对帮扶建立了层层台帐。“户有牌”就是每户结对帮扶困难户进行挂牌公示、公开,增强结对帮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做到个性化发展;“村有册”就是村支两委进行综合协调,做到平衡发展;“乡有簿”就是以乡镇建立统一的规划和档案,做到统筹性发展;“县有账”就是每个县建立工作台账,进行经常性督查和管理,做到整体性发展。“四有”管理,强化了结对帮扶的实际效果,结对帮扶工作“实打实”。党员干部的真情帮扶,也激发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凝心聚力,作风转变,党群关系更为融洽。
突出“三个一”重点,“四送”帮扶“账到户”。全州各县市及州直各部门把结对扶帮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围绕不脱贫不脱勾这一基本点,要求结对帮扶一帮几年,直到困难家庭甩掉贫困帽子,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在帮扶中把“输血”与“造血”作为帮扶的两条线,以“造血”为主,帮助贫困家庭兴家业、兴产业。
为强化结对帮扶的针对性,并取得实效,全州党员干部在结对帮扶中突出“三个一”重点,即生活帮扶、产业帮扶、技能帮扶。围绕“三个一”重点,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加深对百姓的感情,加大帮扶力度。“送资金、送项目、送科技、送温暖”的“四送”帮扶使精细扶贫“账到户”。据统计,全州党员干部个人出帮扶资金达500多万元,帮扶困难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全州党员干部通过结对帮扶,把全州的社情民意了解到位,党的政策宣传到位,助推经济发展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到位,为富民强州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