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幸福北城,打造和谐样本

文章来源: 中共长沙市委组织部“先锋潮”网  时间: 2012-10-15 10:32

        有人说,开福就是开心幸福。也有人说,开福就是开启幸福。

  在烈士公园健身、在滨江风帆广场跳舞;家门口就有优质的学校,购物可以在电视里“快乐购”;曾经37平方米挤了三代人,如今搬新家看江景;邻居一点都不冷漠,网上交流网下聚会……在和谐开福的每个角落,总能看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全国生态示范区、素质教育先进区、平安区县……在长沙人心目中,“开福”“幸福”已经高度关联。如今的北城,如同一个标有幸福标签的巨大磁场,吸引着人们。因为在这里,有着比简单的建筑数量与路网数量叠加更加重要的城市满意度。

  城市和谐生长

  老棚户区崛起滨江新城

  【笑脸】“我屋里,曾经三代同堂挤在一套37平方米的房子里。现在,我们搬到了凯乐国际城一套62平方米的新房子!”王长兴是湘雅路街道铁佛东街老居民,今年,黄兴北路棚改启动,听说了“面积不足45平方米的补足45平方米给予补偿”等征收政策,王长兴全家当下就签了约。现在,他正乐呵呵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居里看江景。

  【幸福指数盘点】走进开福区这块热土,放眼望去,到处是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到处是争分夺秒的繁忙景象。徜徉其间,人们不禁为老城区的流光溢彩,新城区的大气磅礴击节叫好。

  近几年来,开福区推进“巩固一方阵 建设大城北”战略,统筹推进旧城区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北拓东延”的号角吹响后,长沙向北生长的速度风驰电掣:近5年来,新建和拓改城市主次干道45条,新增通车里程260公里,“五纵六横”的城市路网骨架全面形成,长沙的城市版图也随着开福骨架的增长向北长大了40平方公里。

  在新城开拓的同时,北城上演着老城区脱胎换骨的精彩大戏。在这个棚户区占老城比例最大的城区,开福区高擎“改造旧城、改善民生”之手,大手笔推进中山西路、湘春路西入口、火车北站、黄兴北路四大棚改项目,近5年来共实施重大棚改项目11个,拆迁改造棚户区150万平方米。

  棚改为北城腾出全新的发展空间。湘江之滨,旧日低矮狭窄的棚户区惊艳蝶变,集购物、休闲、餐饮、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赫然屹立。棚改更为棚户区居民开启了全新的幸福生活。5年期间,开福区共将10594户居民迁出简陋的棚巷,将人们引向面山临水、绿意融融而又繁花似锦的滨江新城,再将平安、文明、卫生与和谐渗透到每个焕然一新的街巷,培育一片滋生幸福的丰饶土壤。

  开福区还充分挖掘古巷历史文化底蕴,修旧如旧,复兴417米的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让旧城改造、新城拓展,这看似矛盾的一“旧”一“新”和谐共生,为城市生长源源不断提供能量。城北区域打破长沙原有发展格局,在长沙“沿江建设、跨江发展”中实现新的崛起。

  【幸福展望】十二五,开福区将完善城区基础配套,实施“东进西联、南融北拓”战略,形成“七纵九横”的区域交通路网,实现南北通达和东西对接,抓好城市建成区和道路延伸区水、电、气、讯、医、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适度超前和功能完善的城乡基础配套体系。

  社会和谐共荣

  厅干草根快乐兼职“独立董事”

  【笑脸】“想跳舞,天天都可以。这里音响一流,环境又好,还不用看老天脸色!”晚上,在长沙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舞厅,在音乐的律动中,家住东风路街道的居民王玉英和邻居一起,开心地跳起了健身舞。王玉英住在老旧城区,苦于没有活动场地,以前跳舞、健身就像“打游击”。今年,东风路街道试点“大工委”制,驻辖区单位长沙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省民政厅,成为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现在,两个单位都对社区邻居敞开了大门:省民政厅的篮球场、长沙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舞厅对居民开放,让“舞迷”、“篮球迷”们乐开了怀。

  【幸福指数盘点】今年,开福区新河街道、东风路街道在全市率先试点“大工委”,构建起“大事共管、要事共决、难事共解、实事共办、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模式。“都是社区人,做的分内事!”吸纳的兼职委员中既有驻街厅局的厅干,又有社区草根党员。他们不拿薪酬,却履行监管职能,被比喻成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党建工作的创新,是开福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直面社会问题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的现实,开福区委、区政府创新性赶考,把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在全市创下了一个个“率先”:

  大街小巷听民声,登门入户解民难。2009年,开福区率先设立群众工作站。仅今年以来,全区群众工作站接待走访群众达121734户,慰问困难群众11520人次,慰问金额900多万元,处理重点难点问题193个,化解矛盾纠纷1844件。办结望麓园小学泡桐树隐患排除、竹隐村涉水企业环境污染、长房馨域大厦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雅雀湖小区门禁电源接通、湘江一桥北引桥2桥拱下水道堵塞等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一件件利民实事,让居民群众喜笑颜开。

  群众难题有人管,群众利益有保障。该区率先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区引入的物业公司将老居民楼的楼道清扫干净,检查楼道灯、消防设施;腿脚不便的孤寡老人按下政府免费提供的“一点通”手机告诉社区助理服务中心需要送药上门服务;长沙市最大的楼盘建起“网上社区”,巧治钢筋水泥城市里冷漠的邻里关系……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开福区各个社区上演。

  社区的事人人管,社区的事愿参与。而今,这种社会和谐共荣的温馨场面在北城成为常态、成为大势。开福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区县”,连续三年绩效考核城区第一。去年,又在全市“公众安全感和干部队伍建设评价”民调测评中排名六个城区首位。

  【幸福展望】开福区将提升社会管理思路,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更多运用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区所有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乡和谐发展

  汉回沙坪变身国家3A级景区

  【笑脸】“您开的农家乐生意怎么样?”“以前很一般,从2010年5月开始,一下火了。”“为什么一下火了?”“公路修好了,就是不一样呢!”在自家开办的农家乐里,盘点着收入,汉回村新塘坡组村民浣仁桂眉开眼笑地告诉记者:小打小闹开农家乐8年了,生意从来没有这么好。以前年营业额最多三四十万元,现在,修到家门口的通村公路把四面八方的游客送来了,他9个月时间就进账180万元。

  【幸福指数盘点】一个曾是乡村集镇,一个曾是贫困落后、交通不便的民族村,城乡一体化打破了城区农村“灯下黑”的格局,改变了沙坪、汉回的命运。2010年,沙坪、汉回两个点被确定为长沙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开福区连续3年,每年投入3500万元,强力推进沙坪、汉回示范点建设,力争通过示范点的带动,做大做强三个核心产业,即湘绣产业、现代有机农业和旅游业。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紧锣密鼓,汉回民族团结门楼(广场)建设,村庄整体规划、村卫生医疗站建设、村级文化建设和汉回历史文化挖掘,改水改厕等15大项目铺开。昔日,汉回村曾是贫困落后、交通不便的民族村,对外交通靠一条绕镇公路,贯穿全村的是一条土路。如今,汉回已变身山青水绿洋溢着浓郁民族风情的3A级景区:清丽大气的民族团结门楼、肃穆雅致的清真寺、特色浓郁的回族民居。以白、绿色为主色调的建筑,处处传递着鲜明的回族文化符号。千亩蔬菜基地连成片、通村公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同样,经历巨变的还有沙坪。沙坪老街是一条自发建成的乡村集镇街道,由于缺乏规划,没能真正意义上体现沙坪湘绣的特色。开福区大手笔规划了做强湘绣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沙坪湘绣产业园。新建沙坪湘绣文化广场,复古改造沙坪老街,建设沙坪新街,规划350亩艺术大观园。占地面积38亩的沙坪湘绣文化广场已于2010年10月开放,既集聚了16家规模湘绣企业,也因自身的明清园林建筑风格成为一大景点。今年年底,新街沙坪小镇绣坊街即将开街。

  “我们现在天天生活在景区,享受的公共服务比城区还好!”2010年,沙坪、汉回获评国家3A级景区,村民们在家门口逛景区、开农家乐、当绣工,幸福感与收入同步提升。

  【幸福展望】开福区将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全面建设幸福北城。其中将扩大城乡一体化示范成果,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汉沙公路为纽带连点成线,主打湘绣原产地和汉回民俗文化品牌,在捞刀河东北片建成富有浓郁江南特色的旅游连接线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域和国家4A级景区。

  发展观

  让幸福的指数和评价体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让幸福的实践和状态促进更加善良社会的形成,让幸福成为开福人的共同追求。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用规则和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建设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幸福北城!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高度重视群众的切身感受,充分考虑群众的各项需求,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切实解决好就业、住房、医疗、入学等实际困难,旨在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延伸阅读

  60%新增地方财力用于民生

  民生清单温暖北城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开福区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城区第一方阵。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该区坚持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民生,民生事业投入逐年增加。去年,开福区新增财力52%用于民生,直接促进北城幸福指数攀升。今年,更将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的60%投入到民生方面。

  盘点这两年来开福人的日子,就是这样踏实而温暖:

  2011年,新建科大佳园、四季花城等社区公园6个。今年,又新建4个社区公园,其中面积约7.8万平方米月岛-河畔社区公园将是长沙市面积最大的滨水社区公园。提质改造浏阳河路、金帆路等背街小巷10条。雅雀湖社区综合整治,使开放式老旧居民社区有了楼道隐形护窗、防盗门和楼道灯。今年,又将提质改造4条背街小巷;培训各类人员7140人,新增就业人数17600人。

  义务教育继续推行“名校办新校”和“一校两区”模式,新竹二小、清水塘三小建成开学;今年又将着力抓好恒大小学、北辰中小学、新西长街小学、周南附小等配套学校建设。新建廉租房1147套,定向配租公共租赁房3600套,累计实物配租401户。年内将完成24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纵深推进“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创新,开福区投入3500万元,实施物业、养老、助残、早教、社区矫正等社会管理创新项目39个,建立起了政府购买、市场运作、居委会监督协调、居民受益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初步构建起了15分钟服务圈。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