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多措并举全力稳增长促和谐 铺就宽阔发展路

文章来源:  时间: 2012-10-29 10:44
 【喜迎党的十八大 建设幸福新湘潭】

  湘潭在线10月29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翁灵娜 实习生 周燕)市场疲软、效益下滑。在大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以科学发展之政,稳定经济增长;以民生为本之策,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全市、全省乃至整个国家,当前最为首要的任务。

  湘潭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通过全力帮扶企业、注重调整结构、着力服务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打出了一套精准到位的“组合拳”,形成了“稳增长、促和谐”的强大合力,为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孕育了新的希望。

  如何谋发展?多措并举抓经济

  湘潭是典型的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这次,经济影响的“重灾区”,便是工业。使“蛮力”、稳增长的“重点区”,也在工业。

  今年,湘潭相继出台《湘潭市深入开展重点企业帮扶活动工作方案》和《关于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重点企业帮扶活动,全力“抓大扶小”稳定增长。湘潭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对以湘钢、湘电为代表的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帮扶,不仅化解了企业的危机,更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据初步统计,1-9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465.3亿元,增长14.8%,增幅较1-8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3+3”重点产业中,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食品、新能源均呈现较大幅度同比增长。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虽然同比下降0.9%,但降幅与上月持平。在12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江麓、江南、迅达、吉利保持了两成以上增幅,交流变频电机、水泥、工程机械等工业产品产能得到较快释放。

  在湘潭,工业是经济影响的“重灾区”。但是,在全国,湘潭受到的影响不能算大。为什么?因为在“转调”方面,湘潭已经谋划在前、部署在前、实施在前,“多点支撑”的工业经济局面已经形成。“稳增长”与“调结构”早已相互融合,密切关联。

  一直以来,湘潭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3+3”产业如同一根“定海神针”,对工业经济增长起到了强大的稳定作用。1-9月,“3+3”产业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17.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8.3%。除此以外,湘潭还成功引进了吉利英伦产品平台扩建、蓝思科技、桑德环保、胜利钢管等重大产业项目,对于促进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增添了新的动力。

  园区和县(市)区,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湘潭“稳增长”不可不提的“功臣”。湘潭以湘潭经开区、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为载体,努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成功引进一大批战略投资伙伴,较好拉动全市财税收入增长;各县(市)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项目推进,县域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强势赶超,1-9月平均增速达到31.81%,超出全市平均增速10.45个百分点,超城区收入增速14.13个百分点。

  怎样算幸福?千方百计促和谐

  怎样算“幸福”?“幸福”的内涵多种多样,但“安全”、“和谐”,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湘潭自提出建设“宜居湘潭”、“幸福湘潭”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社会综合治理、重大纠纷案件处理和干部作风转变,为湘潭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社会和谐是稳增长的重要保障。湘潭启动社会管理创新“613”工程(构建6大体系、开展10项重点工作、实施30个创新项目),建立了特殊人群涉毒人员治理中心、医患纠纷矛盾调处中心和道路交通事故调处中心,通过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机构,有力保障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湘潭的社区矫正工作,还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工作经验被广为推介。针对积压已久的信访案件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湘潭突出源头治理、专项交办,组织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年”活动和“双百”活动(奋战一百天,化解一百件信访积案),不少问题被成功化解。

  风清气正,方能凝心聚力。湘潭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推动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为稳定经济增长夯实了基础。从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到连续两次向社会公开60个市直部门674名领导干部的联系方式;从在市主要媒体开办“民情在线”栏目、“12345”市长热线,搭建群众咨询投诉平台,到在行政机关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提升服务效能……其间的一举一动,都生动、真实地体现出湘潭“公务员都是服务员”的理念。

  什么是目标?全力以赴保民生

  民生大于天。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湘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深入开展扶贫帮困,为老百姓解决了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今年,湘潭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在全力完成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的同时,还实施了保障性安居房、学校安全、公交改造、县乡公路提质、农村电网改造等“十大民生工程”建设。其中,有213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部竣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15698套,为计划的103%,基本建成21792套,为年计划的143%,均超额完成任务。

  湘潭民生建设水平大幅提高,民生保障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常年救助生活困难群众近20万人。

  同时,湘潭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将每月25、26日确定为“群众工作日”,82个市直单位对口联系82个乡镇、街道,实行机关干部“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今年8月末启动的“千万帮扶工程”,1000家企业和15000名党员干部,对1万多名重点帮扶对象进行结对帮扶,从过去单纯给予物质资金支持,转变为带动一批贫困群体创业致富、脱贫解困。

  在10月25日,省委、省政府督查组来潭指导“稳增长、促和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时,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对湘潭工作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湘潭“稳增长、促和谐”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这是湘潭市委、市政府不断转变理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结果。这些努力和付出,为湘潭铺就了一条宽阔的发展之路,更为湘潭老百姓铺就了一条闪光的幸福之路。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