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音传遍华夏大地
“各位听众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为您播出的十八大特别访谈《向着幸福奔跑》。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来自伟人故里湘潭的三位党代表……”18时整,直播访谈正式开始。
陈三新、毛雨时、文花枝三位党代表向听众朋友问好,并回答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两位主持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胡锦涛同志的十八大报告中,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内容是什么?”陈三新代表说,作为毛主席家乡的代表,能够在人民大会堂聆听胡总书记的报告,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心情也非常激动。听总书记的报告,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发展的论述,科学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湘潭作为毛主席家乡,现阶段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十八大的报告精神,认真结合湘潭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毛雨时代表认为,感受最深的是报告中关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内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些话语让他感到振奋人心,相信“三农”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文花枝代表最关心青年发展问题。报告中提到,中国的发展富强,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不懈奋斗,要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让她备受鼓舞,感到自豪。
在谈到目前最受热议的话题——“你幸福了吗?”三位党代表也给出了各自的答案。陈三新说,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富民优先,让生活在湘潭这块热土上的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幸福、自豪,就是自己最强烈的幸福感。毛雨时代表认为,幸福往大了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往小了说,就是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文花枝代表理解的幸福则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少有所学、闲有所游”。
发展的强音:幸福湘潭
在访谈中,节目组通过几个音频短片,详细介绍了湘潭在民生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陈三新还与两位主持人畅谈了“两型社会”建设、“两个率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众多具有湘潭特色的核心话题。尤其是“幸福湘潭”建设,三位党代表与听众朋友一起分享着幸福湘潭的丰富内涵。
陈三新说,“幸福湘潭”首先是富裕湘潭,我们称它为“金湘潭”,也就是到2016年,湘潭地区生产总值倍增,将达到2000亿元;财政收入倍增,将达到2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倍增,将达到1800亿元;居民收入倍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2万元。 第二是宜居湘潭,也称为“绿色湘潭”,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到2016年,城市化率达到65%,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文明、节约、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第三,幸福湘潭还包括建设文化湘潭,推动以红色文化为主体,即“红色湘潭”和历史文化、时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后是建设法治湘潭,努力实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人守法,营造社会更加开放民主、制度更加科学健全、行政更加公开透明、行为更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也可以称为“阳光湘潭”。
“金”、“绿”、“红”、“阳光”颜色交织,形象鲜明,让老百姓的幸福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
展望:十年后的湘潭
整整1个小时的直播访谈,处处体现了湘潭的音符:《浏阳河》、《韶山,我永远迷恋的地方》等地方音乐,唱出多姿多彩的湘潭;三位党代表与两位主持人深入交谈,向听众朋友描绘出一个充满历史底蕴与强大发展后劲的美丽莲城。节目的最后,两位主持人向三位党代表提问:未来十年,湘潭将是怎样一番发展的情形?
文花枝首先说,希望未来十年的湘潭,能像十八大报告里的一句话: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一个真正幸福的湘潭人。
毛雨时代表用地道的韶山话回答说:“我想我们湘潭,十年以后应该是人民幸福,环境优美,湘潭将成为我们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城市。”
陈三新则掷地有声地回答:十年后的湘潭,实力更强,环境更优,人民群众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