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是一片人杰地灵的热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近百年来,湘潭更是英才辈出,独领风骚,形成了“百年中国看湘潭”的伟人名人集群景观。依托这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湘潭在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绩。2011年,韶山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湘潭市旅游局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这也是湘潭市旅游局自成立以来所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荣誉。
红色名片越来越亮
湘潭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古以来为湘南重镇。远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名,近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等美誉。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在湘潭的伟人名人集群景观中矗立起了三座令人仰止的高峰。这里还是风景优美的“湘莲之乡”,晋时江南美景就有“千年雨湖”,昭山“山市晴岚”更是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因此,以红色旅游为支柱,历史文化游为依托,秀美山水游为点缀的这三大板块,一起构成湘潭旅游的特色。
据湘潭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湘潭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湘潭打造成“经济强市、文化名城、红色圣地、宜居家园”的战略目标后,又提出了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综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来看,湘潭红色旅游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据统计,2004年至2011年,全市游客总人次从562.3万增加到2143.8万,年均增长25%,旅游总收入从20.93亿元增加到118.8亿元,年均增长28%。
红色旅游助推发展
旅游业属于劳动力需求旺盛的产业,湘潭作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促进直接就业人员2.5万人,间接就业人员12万人。帮助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以韶山市为例,全市10万人,直接从事红色旅游产业的有上万人。小成本、低门槛、见效快的特点,促使很多韶山当地农民全家从事旅游餐饮、旅游纪念品销售、导游讲解服务等行业。“我家13口人,有8人参与我的企业管理和销售,还有本地28名村民在这里工作。”据韶山农民田卫国介绍,在韶山冲1300多名居民中,有近千人和他一样从事旅游餐饮和纪念品销售。
不仅如此,红色旅游还帮助文化系统富余人员再就业。在湘乡陈赓故居,有精简下来的8名工作人员经过再就业培训后直接上岗。
红色旅游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致富。仅2011年,湘乡市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人均年收入就达到28750元。韶山人家农家乐带动了附近一个村35户农民从事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帮助了他们增产增收。
红色旅游也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自韶山高速公路开通后,距离黄花机场只需1个半小时的车程,高速公路通到了农民家附近,农民出行方便了,物流更通畅了。加上纪念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农民空闲时间打牌的少了,去参观学习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村里治安也好了。
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第一品牌
“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景区、滴水洞景区,彭德怀纪念馆、东山学校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韶山旅游区在去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我们正准备为韶山灌区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潭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湘潭旅游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红色旅游第一品牌,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2011年6月15日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湘潭市旅游局被授予“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充分肯定。这也是湘潭市旅游局自成立以来,所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荣誉。
同时,在加快红色旅游精品体系与配套服务建设中,通过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来提高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形成了以文花枝为典型,以全国“十佳红色旅游导游员讲解员”张轶昳,全国红色旅游优秀导游员讲解员、湖南红色旅游形象大使王彩玉,全国优秀导游员崔杰阳为代表的“花枝群体”,大大提升了湘潭旅游产业的服务质量,塑造了湘潭旅游的良好形象。
强势宣传推广精品游
为成功打造“伟人故里、圣地湘潭”的旅游品牌形象,扩大湘潭韶山在全国的影响,从2004年起,湘潭连续几年举办了大型红色旅游主题活动。2004年,举办了“中国红色之旅·百万青少年湘潭韶山行”的启动仪式;2005年,举办了“中国红色之旅·百万共产党员湘潭韶山行”启动仪式;2006年,举办了“全国红色旅游85列专列首发式暨全国红色旅游联谊会”;2008年,举行了“中国红色之旅·百万自驾车湘潭韶山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万人同唱东方红”大型红色交响合唱音乐会;2009年,承办“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青春励志路,激情红色游”千万青少年重走毛泽东成长之路主题活动;2011年,承办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这一系列大型活动的举办,为湘潭市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龙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