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正以高起点、大手笔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辟嵌金铺银的“财路”,一条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正井然有序地铺开。截至2011年底,韶山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86公里,完成总投资1.5亿元,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同时,韶山市于2011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组组通、户户通”工程,预计明年底全面贯通。
掀起农村公路建设高潮
“以前从没想过,一出家门就能走上干净整洁又宽阔的水泥路,就像做梦一样。”看着近在家门刚打好的水泥道路,家住韶山永义乡白玉村谢家组的刘菊华欣喜地感慨道。今年11月初,永义乡谢家组到石灰冲的通组水泥路开始建设,之前只有一米多宽的泥巴路转眼变成了四米宽的水泥路,沿线40多户居民乐开了怀。
至2011年底,像谢家组到石灰冲这样的农村公路,韶山市已修建了586公里,把村村之间的断头路、卡脖子路完全打通,并硬化美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
“去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组组通、户户通’工程,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里程近821公里。”韶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自豪地说。他认为,农村公路,就是农民群众的致富路,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统筹发展的枢纽路。“织密”农村公路,让公路通达乡村,既是“三农”突围的现实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破题之举。
“要想富,先修路”,质朴的语言道出的是被实践一再检验过的交通经济学原理。于是,一条条载着致富梦想的农村公路在韶山相继开工,全市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热潮。
建立养护长效机制
“重建轻养、只建不养”,这是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通病。韶山市交通运输局找准症结,积极破解,按照“以养为主,管养并重”的原则,在农村公路管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管养分离,分级养护,合同管理,组织考核,社会监督”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路子,从而从源头上确保了“建好一条路,养好一条路,用好一条路”。
建好一条路是前提。韶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这次“通组通户”道路建设标准大幅提高,省财政补贴由原来的每公里10万增加到20万,所有公路路面宽度不得小于4米,水泥路面面层厚度不低于20厘米。
“三分建,七分养”。为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韶山市交通运输局层层落实养护管理工作责任制,上有分管领导,下有公路所有具体负责人。同时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所有干部职工“人盯路”制度,把每条路,甚至每个养护管理路段的督促检查工作分配到个人。
客运规划同步跟进
“现在路修好了,出行也方便多了。不论是自己开车还是乘车,都很便捷。”家住韶山如意镇如意村的赵志勇高兴地说,村上的公路修好后没多久就开通了一条客运班线,他们出门就可以坐上车。
据了解,这次韶山市交通运输局不但开通了韶山到如意的客运班线,同时开通了韶山到杨林、大坪两个镇的2条客运班线,总共新增客运里程167公里。此外,韶山市交通运输局还计划在这几条农村客运线路上新设14个客运招呼站。
“从市区到其他几个乡镇客运班线的新建或延伸也已列入了明年为民办实事的计划,很快就将启动实施。”韶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他们计划明年底要实现韶山市至全市各个乡镇的客运班线网络全覆盖,切底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