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存在的价值是为人民服务,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要健全村级基本组织体系,整合组织管理资源,凝聚服务群众合力。近年来,湖南攸县始终把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党建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五基规则”,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健全基本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联合办公,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构筑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优化党组织设置。实施村级区划调整是农村管理格局的一次重大变革,事关农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攸县把村级区划调整作为落实“五基规则”、优化行政资源、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实践。从2011年3月底正式启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全力投入,仅用15填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村级区划调整工作,全县由529个村(居)合并调整为304个村(居),取得了“思想不乱、时间不拖、程序不省、工作不误”的良好效果。今年县委又作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并组的决定,将全县7000多个村民小组合并为3600个左右,撤并幅度不低于40%。同时,根据村级区划调整和并组的实际情况,坚持便于管理、便于开展活动和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相邻村组联合或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等形式,合理灵活设置1100个党小组,构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网格化组织体系。
实现党组织全覆盖。调研组一行在攸县调研时,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党的气息,农户家门上有党员户,农村公路旁贴有党员示范路、党员责任区,在网岭镇罗家坪村部公示的党支部公开承诺向大家公开绿化村级主干线1500米、建设无害化厕所200个、完成重点排灌渠2000米、拆除废旧的杂屋80间推进村容整治等事项,让同行者感到支部的事业心和战斗力。在县城,让我们吃惊的是发现公交车的玻璃上贴有党员示范车、出租车顶部有党员先锋号的字样,在住宿的海悦国际酒店还看到了“百店千岗无假货党员示范行动”创建牌等等,攸县的党组织的触角真正的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据了解,攸县坚持“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建到哪里,党组织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推行灵活的组建模式,采取集中授牌方式,2011年新建党组织149个,让党旗插上所有非公经济阵地,实现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以及县乡两级协调指导机构全覆盖。同时,该县还丰富非公经济党组织活动载体,坚持“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的原则,积极开展“党组织亮承诺,党员亮身份”等主题活动,鼓励党员积极为企业献计献策、建功立业,使党组织活动成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完善村级配套组织。整个国家组织体系从上至下各级都有纪检、组织、政法、宣传等职能,可到了具体执行和落实的村级基层组织相应的职能和工青妇等配套组织不健全,有的甚至缺失,这样建在沙滩上的组织是风雨缥缈的。攸县在这一方面却花了很大气力,着力推行“五基规则”,通过并村换届,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完善纪检、组织等。同时,村一级还建立健全了村级共青团、妇代会、工会等群团组织和文明创建协会、老龄协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协会等各种协会组织,鼓励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互利原则,组建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县共建立村级群团组织918个,各类协会组织1188个,成立村级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9个,各类组织在管理村级事务上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工作合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