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村位于茶陵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距县城45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90户728人,其中党员29人。全村耕地总面积669亩,是八团乡一个大村。近年来,大英村党支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全乡工作大局,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民主自治、科学发展、共同致富”,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促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使大英村从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蜕变”为八团乡经济强村。2011年成功申报省级生态村。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支部堡垒作用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村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常组织村“两委”班子开展学习和培训,将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强化团结,规范管理。积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议事日程,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制度。
1、合理定位,拓展党组织新功能。
积极创建农村“发展型”党组织,努力争创班子强、队伍强、管理强、创新强、业绩强、服务强的“六强”堡垒,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编写了《大英村村民行为指南》,让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重大村务决策,把村“两委”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到加强教育,健全制度,注重效果,督促检查,用制度规范支部工作。立足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立足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因地制宜,探索党建新模式。
结合全村香菇种植规模逐步扩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实际,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的农村党建工作模式,成立了大英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合作社理事长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党支部负责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和服务指导,组织党员和合作社社员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广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协会推荐各类人才,指导合作社建立和完善章程、工作制度等,形成了党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3、重视培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开展“三培养”活动,努力增强党员的致富能力、发展能力和干事创业能力。全村29名党员中,党员创业示范户就有12户,大部分党员都是创业致富的佼佼者,增强了党组织的发展后劲。原村支书陈卉同志2011年被表彰为“茶陵县党员科技示范户”。
4、利用远教,组织党员群众学政策学技术。
积极响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有关指示精神,利用远教平台,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先进典型和种养技术。大力拓展远程教育站点服务功能,注重发挥好远程教育的手臂延伸作用。一是搭建宣传平台。远教站通过几年的摸索,创新“远教+广播+短信+农户”的学用模式,利用广播播放“茶陵新闻”、宣传“时事政策”,如“林改政策”、“新农保政策”等;收录200多个手机号码,利用“短信群发平台”向党员干部群众发送“会议通知”、“会议决议”、“时政要闻”、“应急预警”、“适用技术”等短信,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搭建服务平台,我村远教站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种植、养殖户在网上寻找种苗等;并利用远教平台培训村民种植、养殖技术,咨询专家。多次组织香菇、生姜种植户集中培训,聘请香菇种植技术人员到菇棚田间指导种植技术;远教站通过网上联系江西九江鸿立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300吨的生姜购销合同,生姜种植面积达130多亩,实现了订单农业。
二、突出特色,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引领群众致富。
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分析本地优势,在于广阔的山林面积,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和周边环境安全无污染,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了“大英村经济发展规划”,确立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区域的个性资源与环境优势。引导村民以林业为载体、以农业种植为主导、畜牧渔业为经济增长点,物质多次循环保护生态的农、林、牧、渔生产方式。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引导下,村民互帮互助、积极创业。进一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利用残林改造、杉木中幼林抚育砍伐出的杂柴引导村民种植香菇10万余棒,产值近40万元,全村增收15万元,种植户人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在党支部、村委的帮助和支持下,香菇种植户成立了“茶陵县大英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将有利于推动我村香菇种植业发展。
2、发展白鹅养殖项目,去年我村就有3户村民从事白鹅养殖,但由于养殖技术、市场行情等原因,都没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村两委多次走访养殖户分析原因、了解市场,今年从炎陵引进产蛋种鹅,发动农户养殖1500余只,预计可年产蛋10万枚以上,明年产值可达50余万元,全村可增收25万元;
3、新增渔业,去年我村两在种养基地,新挖鱼塘近40余亩,今年已投鱼苗3万余尾,年内可产鱼8万余斤,产值可达40万元;可增收15万元;
4、野山鸡养殖,去年我村农户引进野山鸡养殖项目,今年可产种蛋3000余只,扩大发展3户养殖,年内预计产值20万元,可增收10万元左右;
5、黑山羊养殖,目前我村黑山羊存栏近100只,产值可达20万元,可增收15万元左右;
6、在县林业局党委帮助下从炎陵引进黄桃,种植面积近40余亩,栽桃树1200株,挂果后将可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高山水果的发展;
通过这些经济项目的实施,全村抛起种、养创业热潮,新增种养专业户20多户。年内全村人均可增收700元左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改善,全村的脱贫致富目标逐步得到实现。
三、改善民生,完善基础建设,构建和谐。
近年来,大英村支部致力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修建村组公路,一方面向有关部门积极申请争取项目资助,另一方面发动群众集资投劳,硬化了大英到贝水的通村公路8.3公里;新修了山前桥、山口桥、炉前桥三座桥,实现了全村组组通公路的目标,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二是建设饮水工程,投资48万元新建人畜饮水项目工程,工程于2011年春节前全面完工,解决了新舟村170多户650多人的饮水困难。
三是建设活动场所,筹集资金15万元,于2011年建成了5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设有卫生室、农家书屋(藏书2452册),老年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初步完善了村民自我管理机制。
四是绿化、亮化、美化村庄,着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2010年,党支部、村委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打造“生态八团”的号召,参照《湖南省省级生态村建设标准》,制定了《大英村“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环境保护规划》和《大英村经济与生态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在《村规民约》明文规定禁止一切破坏生态行为。
1、投资10万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新建垃圾池12个,垃圾填埋场2个;成立了一支5人保洁队伍,每户均配置保洁桶,垃圾清扫器具齐全,配备1部垃圾运送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走在了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前头。
2、2012年,投资4万元进行村庄亮化,全村架设路灯68盏,沿路夜间灯火通明,远看象一条发光的巨龙,成为了小山村一条亮丽的风景。
3、2012年,投资3万元进行村绿化,在路边、屋边、河边植树400余棵,有桂花树、香樟树、杨树、柳树等,几年后,整个村庄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五是修建水利设施,2011年春季大旱,150多亩水田无法下耕,今年,投资15万新修水圳1200多米,解决了农田水利灌溉困难。
四、科学谋划,引领产业发展。
一是每年年初,党支部、村委都会对当年的工作任务,精心规划、详细部署,形成文字材料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年终对照年初计划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使党员干部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标准;让人民群众心中有数,对党支部有个正确评价。
二是科学制定大英村了“十二五”经济与环境发展规划,将规划内容细化为党支部承诺事项,进行公开公示。一是夯实发展基础。依托优林业产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投资500余万元做好用材林和低碳林抚育,在做大林业的同时,抓紧种养业生产技术培训,每年培训100余人次。二是突出生态特色。依托环境优势,抓住省级生态村大好契机,始终抓住生态与产业发展这条主线,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大英村党支部班子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总结经验,更新观念,理顺发展路子,把林业这块蛋糕越做越大。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建设机遇,将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建成全乡食用菌示范基地,野山鸡示范基地,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快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茶陵县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