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山背爱边城人——记全国绿色小康户花垣县边城镇远教管理员左廷告

文章来源:  时间: 2013-01-09 10:35

左廷告在介绍自己改良后的脐橙

左廷告在用手提电脑上网查询柑橘销路


“走在云雾里,我是边城人,小伙敢背山,背起大山脚生根......”这是花垣本土歌曲《边城人》里的歌词。在该县边城镇确有一位敢于“背山也背爱”的人,名叫左廷告,他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功能,背来了山的希望,背出了爱的力量,背起了发展的责任,让曾经荒寂、歉收的大片黄土漾满了绿意、飘满了果香。让千数农民扎根故土、就地就业,实现了脱贫,步进了小康。

苦学技术,变“荒山”为“绿山”

“刨着泥巴种红薯,守住黄土难守屋。”左廷告所在的边城镇和平区资源贫乏,最好的财富就是红黄的酸土。前些年,村民不懂技术,只能以种红薯为主要生计,但因不划算,许多农民抛家弃子、外出打工,造成儿童、老人“双留守”现象,上万亩土地也因此变成荒山。从小与泥巴打交道的他不忍土地闲置,向县委组织部提出申请,在家建立了远教站点。请师求学、拆机摸索,通过不断地学习,他的操作技术逐步娴熟,于2007年被农业部授予“高级农民技师”称号。掌握技术“金刚钻”的他揽起了发展绿色产业的“瓷器活”,采取讲课、发信息等形式,引导村民发展绿色产业。至2008年,本乡柑桔种植规模达7000多亩。他自己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户”。

推行品改,变“杂牌”为“品牌”

2009年春节期间,大塘坪、农科等村的部分村民把自已辛辛苦苦种植的脐橙树砍掉了。他们发现有部分桔树挂果虽多,但品质变差,味道变酸,卖不上价。桔农“丰收成灾”,心急火燎。面对这种状况,左廷告一边以“自己承包”阻拦村民砍树,一边作出了品种改良的决定。通过向“远教网”取经和艰苦实践,他掌握了柑桔嫁接技术,并指导村民对柑桔进行全面品改。经手把手传授,户联户指导,千万棵面临“问斩”的桔树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经嫁接而成的纽荷尔脐橙又大、又香、又甜,2011年,在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还荣获了银奖。桔农田应国自己右手残疾,劳动能力不强,又要赡养60多岁的弱智叔父,一家5口处于贫困状况,事后他说:“若不是廷告的劝阻和指导,我差点砍掉桔树,自断财源,本就贫困的家庭不知再到哪去寻找出路。”

创建社团,变“窄路”为“宽路”

在左廷告的引领下,桔农不断增多。至2010年,全区种植面积已达11000多亩,产量达3万多吨。可因本地脐橙销售已达饱和,尽管品质优良,但仍存在滞销,村民种植脐橙的积极性再次受到打击。本镇矮车坝村残疾桔农田宗能2009年种植脐橙80余亩,看着又大又圆的脐橙卖不上价,且面临滞销,苦笑着说:“巷有好酒、席无醉人哟。”为拓宽销路,左廷告自出土地3亩,自筹资金30多万元,修建脐橙贮藏库,购买选果设备,创建了“格瑞农和柑橘开发专业合作社”,采取抱团发展战略,组织村民到站点学技术、于网上寻商机,研究营销、广聚人脉、联络商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与广西、云南等多地商家达成协议,仅去年,就利用远教网络销售4500多吨脐橙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目前,合作社会员已发展至170多户,本乡1000多位农民实现了返乡就业。桔农人均月纯收入由以前600元,增长到现在的1600多元。

为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2012年,左廷告又带领会员在网上找路子。通过网聊,他发现种粽粑叶大有“钱景”,于是,他应用网聊引来了桑植的老板,为老板无偿提供厂房,让他在本村提供创业示范。看着基地里的烘烤机、打包机和成山的粽粑叶产品,村民们开始积极采收,又走上了新的致富路子。左廷告因带领村民致富成绩突出,先后获得政协工作先进个人、湘西州劳动模范等12项殊荣。

山清水秀、歌声飞扬。前往边城游览的客人时常会唱起《边城人》这首颇具民族色彩的歌曲。回味“背山也背水,背情也背爱,唱山也唱水,唱绿满山春”的歌词,游人们也许各有其解读,但就本地桔农来说,他们认为左廷告就是歌曲想要赞美的最佳主人翁,因为他帮村民“背来了山,背来了爱,唱来了绿,唱来了富。” (花垣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张耀成)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