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代表团热议雾霾治理: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湖南

文章来源:  时间: 2013-01-30 09:15
近段时间,湖南部分地区频频发生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有效治理雾霾,提高空气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湖南?1月29日,湘潭代表团的各位省代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

    何锋代表首先发言。他说,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增多,危害加重,人们已经到了谈“霾”色变的地步。“在这样的环境中,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雾霾治理,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空气质量,优化生存环境”。他说,从政府层面讲,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雾霾天气的认知度和环境保护的参与度;提高招商门槛,严把环保准入关;强化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提升法律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从企业层面讲,工业企业尤其是存在污染的企业,要提高环保意识,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个人层面讲,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要树立绿色、健康的理念,少开一天车,少烧一块煤,少用一张纸,从生活的细节做起,保护环境。

    “雾霾天气,是工业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阶段性现象,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治理过程。我们要高度重视这种天气,但不必恐慌。”杨学宁代表说,雾霾天气的出现,确实对人们的出行、生活造成很大不便。我省应该尽快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律、全民参与”的治理机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

    “呼吸都不自由了,幸福从何而来?一定要拨开雾霾,重现蓝天。”这是陈晓代表的美好愿望。她说,英国早在1956年就颁布了《空气洁净法》,我们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转变发展方式,以出台法律法规的方式,来约束各类生产生活行为,让空气质量更加洁净,人们生活更加幸福。

    谷一飞代表接过话题说,当今社会,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造成了今天的过度开发、过度排放,必须及早重视,开展治理,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他建议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鼓励植树造林、荒山种植、节能减排等,以法律的形式、经济的手段进行雾霾治理。

    李和代表说,治理大气污染,要从优化经济结构着手,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减少工业排放,减少污染源……

    围绕“雾霾治理”这个热点话题,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都畅所欲言起来。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湖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政府工作报告》让全省人民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代表们的讨论更加热烈了……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