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位于长株潭城市群南缘,辖14个乡镇,总人口34.1万,总面积10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和油料生产大县”。
2011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以“四学”、“四联”、“四制”为举措,深入开展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助推了农村发展,真正使乡村干部明晰了新形势下的角色定位,成为了真心关心农民群众服务的服务者、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力行者、坐到了群众板凳上的知心人。
一、主要做法
县委把开展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工程、转变干部作风的重大举措、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
1、配置优质资源。一是组织优质领导和经费资源。成立县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办公室,明确县委书记亲自抓,形成组织部长牵头,组织部、党建办、财政局、农业局,畜牧局、人力资源局、林业局、科协等部门联动的领导格局。抽调7名科级干部成立县活动办,建立活动联系会议制度,对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作出统一规划、明确责任,督促落实。将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项目、“渌湘创业基金”项目纳入进来,并与县财政资金、县管党费统筹,有效解决培训经费问题。活动开展两年来,全县各级共投入资金230多万元,做到了干部参加培训乡村零负担。二是精心编印学习读本。根据我县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组织农林畜等部门的科技人才和乡土致富能手,成立教材编写班子,由县委书记汤立斌作序,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题词,精心编印《株洲县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简明读本》3000册。全书分十一个大类共18万字,涵盖了最新的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做到了参学对象人手一本。三是组建优质师资队伍。采取上聘、内选、下挖等办法,从湖南农业大学、株洲市林科所聘请3名教授,在县农林畜等农口部门选调26名专家,从全县乡土人才库中精选18名“土秀才”组成教师队伍,到乡镇村巡回授课,满足了乡村干部听教授课、向专家学、照“土秀才”做的学习需求,极大调动了乡村干部的积极性。
2、推动“四学”互融。结合乡村干部工作和生活实际,我县以“四学”形式推进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一是组织集中学。由县活动办统筹安排,组织教师到乡镇、村巡回集中授课。两年来,全县共计下乡送课168堂,参加学习的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众达12000人次。二是拉到基地学。全县建立22个“一人学一技”实践基地,根据“就近实践”的原则,由乡镇党委组织,定期安排参学对象就近到基地学习,使乡村干部既学理论,又会操作。三是拜师结对学。各乡镇党委聘请本乡本土的种养大户组成“师傅”队伍,采取乡村干部拜师学艺的方式开展结对学习,全县共有“师傅”320多名,与师傅结对的乡村干部“徒弟”1021人。四是借助媒体学。县委建立学技专网、开设电视专栏、开通手机短信平台,推进“一人学一技”上互联网、上电视、上手机。在电视台开辟《一人学一技》电视专题,在宣传报道学用典型、学用案例和实际成效的同时,通过字幕滚动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病虫预报、科技小贴士等。在县政府门户网上开设“一人学一技”网络学习平台,定期更新内容,党员干部在网上可自主“点菜”学习,截止目前,通过点击观看视频2000余人次。开通“一人学一技”手机专报,对1200余名乡村干部定期发送“学技”活动资讯,搭建随身学习平台,推动“学技”经常化。
3、抓实“四联”致用。一是联户。每名乡村干部至少联系帮扶一户困难户、一户科技示范户。全县1200名参学乡村干部与4000多户农户结对帮扶。淦田镇宏图村“第一书记”吴安棉联系残疾人侯贻青,帮他在银行贷款15万元,自己借他3万元,并担任技术指导帮助他发展生猪规模养殖。今年已出栏生猪400头,收入达20万元。二是联村。每名乡镇干部联系一个村,帮助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龙潭乡党委书记冯卫平在活动中,熟练掌握了多项种养技术和各项惠农政策,经常深入联系的新燕村,现场解答政策和技术难题,深受群众欢迎,这个上访多、矛盾多的村成为了“人人争创业、个个忙致富”的先进村。三是联产业。每位乡镇班子成员和村主职联系指导1户生产大户或一个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开展活动两年,新成立150个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全县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总量增长一倍,加入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达到13000户。平山乡平山村主任吴志雄“学技”后,在乡干部的指导下,动员七户农户成立“海丰蔬菜种植经济合作社”,今年种植200亩丝瓜全部销售长沙、株洲的蔬菜批发市场。明年准备将基地扩大到500亩,带领更多的村民百姓致富。四是联市场。活动要求所有参学对象都要联系市场、建立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户增收。2011年11月,龙凤乡党委书记马小欢得知天台寺村种养合作社有5000多只土鸡由于“养在深山人未知”而滞销,于是立即到市县联系酒店、饭店,组织客人到村看货、品尝,并联系《株洲日报》进行报道,不到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还一次性签下了30多万元订单,建立了长期的村企合作协议。目前,全县所有参学对象都活跃在市场与产业之间,架起了通畅的产销大桥。
4、强化“四制”管理。一是学习内容自选制。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现状和干部群众的需求,确定十大类二十个小类种养知识作为乡村干部的学习内容,由参学对象自主确定一门必学项,其他项自主选学。县乡村层层建立学习台帐,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今年1165名乡村干部参加“一人学一技”理论考试,58名不及格者进行了补考。二是联户记实制。对全县每名参学乡村干部逐个建档,不定期察访。各乡镇配发统一的《民情日记本》,乡村干部每次到村入户做技术服务、办好事实事、到联系村工作情况都要如实登记在《民情日记本》上,由联系对象签字确认。乡镇党委每季度抽查一次,抽查情况纳入乡村干部年度考核。三是创业帮扶制。县建立小额贷款政府贴息帮扶政策,为学有一技之长的乡村干部创业提供资金扶持。目前,已有56名乡村干部建立了自己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带头组建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四是督查考核制。把“一人学一技”工作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考评、乡镇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乡镇组织乡村干部学习实践和开展“四联”的情况,每季度组织一次督查,及时记入考核档案,并通报全县。
二、主要成效
我县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适应县情,顺乎民意,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乡村干部成为了农民群众的贴心服务者。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近些年来,乡镇政府在服务职能的转变上有些难以适应,乡村干部大都表现出知识与本领“恐慌”,不知道怎么与群众打交道,不懂得如何做群众工作,不晓得怎样为群众服务。通过开展“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基层干部普遍掌握了一门以上农业科技,与群众打交道的本钱多了、底气足了,更敢于、更善于、更会也更愿意走到农民群众中间,与农民群众在地头田间一起工作,同农民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拉家常、问需要、谈思路、谋发展,以全新的意识和服务当好农民群众的公仆。“养鸡书记”曾顺清、“养猪乡长”张国平、全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蒋眺辉,“葡萄大王”易加春、“蔬菜经理”孙友余等,他们凭学到的技术带头创办农业产业项目,角逐商海市场,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更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热心服务群众的典型代表。
2、提高了基层干部的话语权,乡村干部成为了农民群众有所依靠的亲人。近些年,不懂政策、不懂技术、不懂民情一度成为乡镇干部的写照,群众对干部相信的少了,质疑的多了,肯定的少了,否定的多了,亲近的少了,生疏的多了,基层干部在农民群众中越来越讲不起话,仿佛成了农民群众眼中的“旁人”。通过开展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广大基层干部带政策、带技术、带服务、带真心走一线、进农家,察民情、解民忧,他们在和农民群众的贴心交流与热心服务中,培育了共同语言,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乡村干部以自身的高素质和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改变了群众的看法,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农民群众把乡村干部认作了依靠,当成了亲人。目前,在全县农村形成了干部进村有人请、做事有人帮,说话有人听的新气象,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去年以来,全县有34位农民群众先后到县委组织部“上访”反映情况,要求提拔重用他们认为的优秀乡村干部。
3、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乡村干部成为了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力行者。随着“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干部带头或带领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建设,成为带动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人。今年,全县有24名“半边户”乡镇干部建起了自己的种养场或农产口加工厂,有32名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办起了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产品加工销售公司,400多名村干部带头成立、加入了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截至目前全县建立了127给村级经济合作组织,1000多名乡村干部联系指导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村种养大户,有效地吸纳了当地农民就业,带动了群众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王十万乡颜家村党支部书记郭举鹏投入资金500万元建立花卉苗木基地,并创立村花卉世苗木种植合作社,无偿或低价提供村民花卉苗木种子,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吸引了全村村民参与。被村民称为“养猪乡长”的仙井乡副乡长张国平利用学到的养猪技术,带领爱人举办养猪场,今年已出栏生猪110头,带动了周边13户村民发展规模养殖。全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蒋眺辉,成立鲜枣种植合作社,种植高档鲜枣“金丝4号”60多亩,发展社员86户,预计丰产以后可为农户每亩增收5000元。
三、经验启示
在开展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活动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新思路、好抓手,农村基层党建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有更加广阔的舞台,才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只有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加强社会管理功能。解决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展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让广大基层干部学技术、长本领、联农户、兴产业,带领群众发家,促进共同致富,有效增强了基层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同时,让基层干部在学习中提升能力,在服务中强化服务,又进一步使乡村干部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思路,改进了作风,推进了群众工作方法的创新。
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只有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才会更有生命力。发家致富,是当前农民群众的第一追求,发展经济,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只有贴紧经济建设,为经济发展服好务,才会得到更多的欢迎与支持。在“学技”活动中,乡村干部积极引导、支持村民或自己带头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协会,带领群众致富,使基层党组织更多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大大增强。全县仅今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村民比去年增加2倍,达到1659名。
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只有用相应的载体来推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乡村干部“一人学一技、建设新农村”活动这一载体,基层干部同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接触,实打实办事,不仅增强了群众观念,改进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更起到了基层组织凝聚群众、推动发展的良好效果,从而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