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绘就民情图 真情服务百姓家--石峰区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民情图”工作法

文章来源:  时间: 2013-04-23 03:20

 

 

石峰区是一个典型的工业特征明显、党建资源丰富、党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的“厂居型城区”。随着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提质改造进程加快和辖区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社区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机关化”、“被动化”和“表面化”的现象。为此,石峰区以“党旗飘楼栋、服务百姓家”活动为抓手,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民情图”工作法,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和管理新模式,做到重心下移、主动服务、真情融入,取得了一定成效。

摸清底绘成图,服务百姓定方向。一是摸清底子,心中有数。社区党组织组织楼栋党小组长和党员志愿者,采取张贴公告、上门登记等措施,对以楼栋党小组为单元的居民楼栋进行全面摸底,准确了解掌握社区各楼栋居民的家庭、工作、生活等有关情况二是绘制成图,一目了然。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化繁为简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符号,将每个楼栋按单元绘成图表。楼栋中的党员、0-6岁儿童、文体骨干、楼栋长、志愿者、出租户、居民代表、社区达人、空巢老人、少数民族、低保户、侨胞、残疾人、在职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等15类人员都有特定符号标示,最终形成一个情况完整、个性突出的民情体系,实现社情民情的图表化和精细化。三是区别情况,分类服务。在了解居民需求及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对工作内容和服务人群进行分门别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楼栋实际,明确上门走访内容分为绿色生态、邻里和睦、家庭生活科普知识、居规民约、劳务就业信息、防火防盗等六大类,服务人群分为困难百姓的“温情管理”服务队、孤寡高龄老人的“关爱管理”服务队、残疾人员的“救助管理”服务队、失业人员的“帮教管理”服务队等。

划网格搭载体,服务百姓有保障。一是搭建服务网。采取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将每个楼栋设定为一个网格,安排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联系网格中的居民群众。并以网格为单元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服务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无死角、全覆盖的服务网络二是组好服务队。建立机关领导干部服务队,安排部分县级领导对口联系社区和“民情图”中重点标注的特困家庭,区直机关、街道班子成员分片包楼栋进行结对帮扶。建立社区党员特色服务队,部分社区成立安全保卫、绿化清洁、温暖手拉手、学习宣传等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队,党员的姓名、家庭住址和服务内容向社区公示三是激活新载体。结合“民情图”主动开展入户帮扶活动,为孤老、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发放“爱心随身扣”,将他们的姓名、亲属电话、社区服务电话等制作成卡片放入其中,方便其随时寻求帮助。同时,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幸福敲敲门”行动,力所能及地关心身边的“特殊”邻居,做到“平时敲敲门,节日串串门,生日聚聚会”,促进楼栋邻里之间互爱、互助、互慰。

定制度严监督,服务百姓求实效。一是以制度保障实效。明确规定每名县级领导一个月要到对口联系社区、困难群众走访2次以上;每名区直机关、街道党员干部按照分片包楼栋的原则走访5次以上;每名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按照网格进行不定期上门走访。另外,入户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四个一”标准进行走访,即用一张民情图指路、带一个民情日记本记录、佩戴一枚党徽亮身份、留下一条个人服务热线,确保服务质量。二是以监督促进实效。开通社区民情监督热线,便于被走访对象对党员干部走访数量、走访态度和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解决情况等进行监督。区作风办组成作风督查队,依照“民情图”对领导干部帮扶走访情况进行实地核实,对谎报虚报走访情况或有群众投诉的党员干部,进行谈话教育。三是以服务赢得实效。“民情图”入户工作法开展以来,解决了一大批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服务水平,赢得了他们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万泥塘社区以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为服务重点,帮助1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沈家湾社区以独居、空巢老人为服务重点,动员党员志愿者为12名帮扶对象提供清扫房屋、购买物资、护送看病等志愿服务。新民社区以残障人士为服务重点,配备专职人员为残疾人服务,已帮助10余名残疾人员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石峰区委组织部党教中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