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七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2013年上半年全省市州综合民调湘潭升至第2名,创历史最好成绩。群众满意度屡创佳绩,体现了老百姓对党委、政府工作的高度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2011年上半年全省民调市州排名第14名,升至2012年第4名,再跃升到2013年上半年的第2名,湘潭是如何实现综合民调排名“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答案就是:只有以人为本,为民办事,才能提升群众满意度,才能把群众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里。为此,湘潭探索创新了群众工作的一些好方法,真心实意为民服务,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呈现出社会平安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爱心驿站:群众工作示范站
7月16日,夏日炎炎。我们来到风景如画的新景家园小区,雨湖区城正街街道三义井社区居委会办公楼就坐落在这里。大热天,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闷热难耐。而走进社区服务中心,一阵凉风扑面而来,社区居委会唯一的一台空调就摆在这里,给前来办事的居民带来阵阵凉爽。
“今天办理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到市里办事去了,其他工作人员主动顶替帮我办理了业务,我这老太婆就不用在大热天跑两趟了,服务真周到呀。”居民张娭毑感激地说道。
一个细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一个画面,诠释了“民生为大”的服务意识。三义井社区作为雨湖区群众工作示范站之一,以“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为理念,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党建、社保、低保、计生、民生等服务,还首创了湘潭社区代缴水电费、话费、有线电视费等服务,开设了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绿色网吧等,并提供了网球场、篮球场、棋牌室等健身娱乐设施,为居民营造了优美舒适、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平政路街道关圣殿社区地处老城区,矛盾纠纷多,面临棚户区改造的重任。虽是旧城区,但走进这里,街道干净整洁,居民生活安宁。2013年上半年,平政路街道民调排名雨湖区第一,而连续当选2011年、2012年街道一类社区的关圣殿社区,服务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里,关圣殿社区群众工作示范站成为了居民的“爱心驿站”。
每天录入电脑的“群众工作站日接待情况”,清清楚楚记录着居民的诉求和解决情况;群众满意度评议表,表达了居民对社区干部的肯定;社区群众下户模拟演练,让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间沟通畅达……“我们这里天天都是群众工作日”,社区工作人员说,我们一定要立足社区,用心奉献,心系群众,把上访变下访,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肯定。
2012年,雨湖区打造了20个群工站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推进群众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群众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今年,在20个群工站示范点的基础上再增加30个群工站,采取以奖代建的方式推动示范点的建设,年初制定示范站建设验收标准,年底根据验收结果,给予每个示范站3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
真情速递:网格化管理服务
7月15日中午, 湘潭九华经开区和平街道吉利社区的网格管理员彭丹,从居民家中采集完信息后,准备回到吉利5号网格站。彭丹晒黑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在回网格站的路上,彭丹发现社区一个井盖不见了,她用网格员专门配备的手机随手一拍,立即将图片传送到吉利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彭丹知道,不用多久,这个失踪的井盖马上就会被收到信息的相关部门补上的。想到这,彭丹的脚步更加轻快,笑得更加灿烂了。
这只是湘潭九华经开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带来良好变化的一个实例。网格化社会管理,就是在社区的基础上,将社会管理单元划分为更小的网格,以社区网格为信息收集基本单元,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完成数据采集、事件上报和居民服务三大职能,通过采用网格化、信息化的方式,实现社区管理的精细化。居民意见与诉求的解决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居民将享受到更加细致、便捷的政务服务。
“我们现在被一张传递真情的网格幸福地包围着。”九华居民张和充满骄傲地说。
吉利社区1号网格站的科大家园居民投诉,娱乐场所造成晚上噪音扰民。网格员拍下深夜歌厅灯红酒绿的热闹场面,把图片和情况说明一并传送至管理服务平台。很快,经社区工作人员劝说,娱乐场所经营者采取深夜关闭强光源、关小声音等举措,使居民摆脱了噪音缭绕的夜晚生活;吉利社区居民反映架空层的问题较多,多涉及水表、电表等情况,网格员将图片和信息一上传,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今年5月,面向社会招聘的58名网格员开始在和平街道下辖的4个社区上岗服务。6月底,九华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基本建成,为“智慧九华”系统打下良好的网络基础。7月15日,指挥大厅正式启用,网格化社会管理事件将和公安、交通、城管、自行车租赁、应急指挥、舆情、热线电话等其他事件一起,通过大厅值班员的调度指挥,实现事件的分流、处置和督办考核。
这张真情传递、服务百姓的网格,将会越铺越大,成为沟通干部群众的一座座桥梁和一根根纽带。
心意一点通:“四通”法畅民意
今年上半年,全市57个乡镇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10名的乡镇中,湘潭县就占据7席。大家称赞道,“四通”工作法,通达社情民意,真诚服务百姓,让群众很满意!
湘潭县从2012年7月开始,就开展了群众信访工作“四通”工作法(群众来信“一箱通”、电话信访“一号通”、电子信访“一点通”、群众走访“一册通”),有效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012年7月5日,易俗河镇凤形山社区“一箱通”信箱收到一封来信,反映紫薇小区的路灯年久失修,严重影响居民夜间出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收到来信后,凤形山社区工作人员按照办理程序将该信转路灯公司,该公司在当日即对该小区的路灯进行了修整。受该信启发,路灯公司又用了5天时间将县城所有路灯进行一次全面修整。华灯初上,晚风习习,居民们在明亮的路灯下散步、休闲,欣赏美丽的县城夜景。
今年70岁的郭兴明也同样体会到了“一箱通”信箱在办理群众诉求方面的快捷高效。郭兴明家住唐家坡安置区,该安置区在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因为院内一个下水道长年堵塞,导致一到雨天多户居民家中的正常生活被打乱。为此,郭兴明提笔写下了一封投诉信,并将信件投进了社区“一箱通”信箱。郭兴明没有想到,当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题就能得到及时解决。
湘潭县“四通工作法”搭建起一个受理群众诉求的综合平台,使大量的信访问题第一时间在基层得到解决,许多苗头性、倾向性隐患第一时间得到处置,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受到群众广泛好评。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1562批4149人次,同比批次减少12.0%,人次减少24.0%。认真阅处群众来信758件次,同比增加223.9%,办结率98.3%,满意率90.5%。电子信访“一点通”31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2.8%;电话信访“一号通”416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7.6%,群众走访“一册通”8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7.6%。群众写信反映诉求明显增多,走访人次明显减少,集体访明显减少,重复信有所减少,访转信的良性格局逐渐形成,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
鱼水情谊:主题活动重实效
“群众是亲人,有事找政府。”今年开始,湘乡市的街头巷尾、乡村田野,一句温馨而响亮的口号频频被提及。这句话,诠释了湘乡市创新社会管理的真功夫、实效果。
3月中旬的一天,在与镇干部王朝阳攀谈后,翻江镇桂元村村民王文小质朴地说:“现在有什么事都会跟王干部‘掏心窝’。”而在金石镇童家村弄子组,退休老教师谢正宇也和村干部推心置腹地聊了一个小时。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里,老人激愤躁动的情绪终于在市、镇、村干部的耐心解释下得以平息,一个两年前因修村道而纠结在他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
今年初,湘乡市昆仑桥街道办事处南津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先林,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到1500多户居民家发放社区党员干部“连心卡”,群众有什么难事急事烦心事,可直接拨打“连心卡”上的电话,寻求帮助。
4月27日上午,学仓街54号居民李小银,通过社区党员干部“连心卡”上的电话号码,找到张先林诉说,自己中风3年多,最近听力愈发减退。张先林了解她的困难,与这家结成了“一帮一”帮扶对子,为她解决看病就医资金2000多元。
今年1-6月,湘乡市先后开展了“大走访、大化解、大转变、大提升”、“清扫卫生、清解矛盾、清除积怨”、“深入走访群众、深情温暖民心、深化解决问题”三个群众工作主题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4600多户,发放慰问金388.83万元,发放物资8643件,收集群众反映问题7498个,解决6672个,发放便民联系卡29万余张,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群众发送手机短信141万多条,展现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增进了干群鱼水情谊,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