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3日上午召开的湘潭市2013年度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湘潭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审批通过,这标志着湘潭市中心城区建设将走出无序开发的怪圈,使城市建设走上理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据了解,《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坚持以建设“幸福湘潭”为主线,可谓特色明显,注重民生,亮点多多。
《规划》的第一个特点是:通过“一江两岸,五片一心”(“一江”即湘江生态功能轴;“两岸”即湘江东、西两岸;“五片”即河西片、河东中心片、高新片、东城片和岳塘经开区片;“一心”即城市中心区)的总体结构,使整个城区气势恢宏,浑然一体,凸现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和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的特点。
《规划》的第二个特点是:突出了交通优先、方便出行的理念。根据《规划》,未来湘潭中心城区的路网框架由“一环、两路、六纵、六横”构成(“一环”为北二环路、西二环路、南二环路和东二环路构成的快速路环道;“两路”为河东滨江路和河西滨江路;“六横”为富洲路-韶山路-涟水大道、宝庆路-人民路-雨湖路-熙春路、岚园路-河东大道-东站南路、芙蓉路、书院路、阳塘路;“六纵”为铁牛路、高岭路-大湖路、潭锰路-建设路、一环路-三大桥-双拥路、芙蓉大道-吉安路、板七路-板马路),这一路网的建设将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
《规划》的第三个特点是: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凸现山水名城特色。根据《规划》,未来湘潭将形成“一江两岸,双网连城”的景观结构。依托湘江风光带的建设,保护两岸自然景观,规划生态绿网和城市景观路网,有机交融构成城市绿色网络。其中生态绿网是利用湘潭优越的自然生态本底,以湘江、涟水、涓水、向东渠等水体,串联金霞山、法华山等自然山体,结合组团绿色隔离带形成的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路网是以建设路、河东大道和芙蓉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形成的现代景观风貌。
《规划》的第四个特色是:着力打造江南水城。根据《规划》,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将加强对区域水系保护、环境容量控制和人居环境改善,凡规划区内承担排水功能的水系、生态湿地、2公顷及其以上的独立水体一律保留,水体周边控制10米以上绿化用地,规划区共保留水系16条,水塘52个,总用地面积为316.72公顷。规划还将对规模较大、水质较好的雨湖、白马湖、和平湖和梦泽湖等进行提质改造,结合绿化建设,形成水体公园。
《规划》的第五个特色是:停车不再是难题。根据《规划》,未来城区将配置公共停车场118个,其中19处地下停车场,总计可提供停车位25521个。
《规划》的第六个特色是:绿色莲城将成城市名片。规划区绿地面积达480.5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8.14%,人均绿地面积16.45平方米。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其中规划城市公园18个,区级公园31个,社区公园70个。湘江两岸沿线控制不小于100米宽用地作为湘江风光带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