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凰县组织部门紧扣“一迎双争”主题,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以“一调两改三联”工作法积极引导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切实改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在全县党员干部中积极模范践行群众路线,树立务实、廉洁、高效的新时期组工形象,全面提高组工干部满意度。
一套调研,开门纳谏自改
近年来,该县组织部门以党建主题活动为契机,着力完善调研工作机制,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多次深入基层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呼声与诉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和谐的桥梁。
该县组织部门通过部长“接待日”、“党员咨询服务热线”等多种形式开门纳谏,打破了组织部门、组工干部的“神秘面纱”,以公道正派、可亲可敬的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实现了党群“双满意”。
同时,采取“定点”与“随便点”的调研方式,通过一线“大走访”、“面对面”座谈、“无记名”问卷调查等途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基层党委班子成员、一般干部、县直各单位人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服务对象的意见及建议。今年以来,共召开座谈会12次,发放调查问卷3000多份,走访180多人次,梳理采纳了5个方面27条征求意见,完善工作制度3项。
两项改进,主动作为自强
作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试点之一,以“一改、两扶、一强”的扶贫攻坚总体思路推进下的腊尔山高寒山区发展局面形势喜人,41条91公里的村组道已经验收、44个行政村136公里的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已全面铺开;实施人畜饮水工程12处、农村危房改造832栋。同时,成功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共培育产业大户115户,1万亩杜仲、2万亩蔬菜项目已经获益,农民人均年增收800多元。
这是该县组织部门扎实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发动组工干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生动结果。该县组织部门以组工干部自评、群众党员干部测评、领导点评的“三评”机制着力抓实工作作风改进,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专题讨论学习,牢固树立鱼水相依、水舟相托、水乳交融的群众观念,彻底解决“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话难听”等诟病陋习,强化自身建设。
同时,在组工干部中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方法研究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和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最大限度防止因决策不当带来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
“三联”帮扶,推行成效自检
该县组织部门始终做到突出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实施“三联”帮扶工程,以群众得了多少实惠、生活质量得到多少提高的实际成效来检验下基层活动的成败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动力。
一是部长带头驻点联村。组织部部长鲁雪松作为县委常委驻点联系该县重点贫困村--两林乡板井村,多次带领相关单位深入该村,定规划、打基础、强组织、兴产业,与贫困村民结成帮扶对子。2013年春节,送去慰问金8万余元、棉被18床、棉衣15件、猪肉300斤、大米640斤。
二是与基层联建共创。今年以来,多次深入阿拉镇化眉村、铁马村、黄丝桥村和共驻共建的三王阁社区,帮助建好组织活动场所,共同推进城乡同治同建,建设和谐文明家园。积极帮扶联系村阿拉营镇铁马村的打工返乡创业党员开办皮鞋和造纸加工作作坊,为40多位村民解决就近就业,村民年增收3万多元。
三是与群众联系交友。通过开展“结对帮扶”、“结穷亲”、“交农友”、“社区共建”等实践活动,为机关党员干部走进基层、服务基层搭建平台,搭建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今年以来,20多个组织干部与20多个贫困结成对子,先后共落实帮扶资金30多万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18件,以良好的作风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凤凰县委组织部 吴峰 王浩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