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又有人给我留言了,准备从我这里调二十吨百合。”“莫小看这个东西,方便的不得了。三个大块块,党建版里有政策,共建版里查信息,商务版上跑销售,全部都在这手机上……”讲起“党员e信通”,湖南省龙山县石牌镇红桥村党员张勇头头是道。他口中的“党员e信通”,是2012年4月龙山县根据中央提出的党员教育“三上”“五进”要求,整合电视适时点播和互联网交流互动优势,借助电信3G网络创新开展的一项具备视频点播、图文浏览、互动教育于一体的党员教育服务新模式。
随行相伴的党员教育专家
党建节目处处有。“王书记,我们寨上电脑没扯网线,也没有有线电视,怎么看得到十八大讲座哦?”在龙山县他砂乡齐心村,二组组长彭武英忧心忡忡地向支部书记王维胜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不着急”。王维胜笑了笑,他拿出手机接在彭武英家的电脑上,电脑屏幕上一下子就跳出了“十八大精神大讲堂”。可以用手机看电视?学习一结束,彭五英迫不及待地就摆弄起王维胜的手机。“看,我这里有个‘党员e信通’,里面有新闻、有红星视频、有专家咨询、有农村商务和农用资源,想看什么用手点一下就可以了。要是你觉得这个节目好,你还可以把它下下来。”“党员e信通”教育服务打破了过来集中式学习中因交通不便等问题导致的人员难以集中等问题,满足了基层党员干部随时、随地、随身学习和交流的需要。
时事新闻时时新。“城乡同治,我们党员要带头搞好环境卫生。昨天,县里专门开会讲了,现在我们一起学下县里的会议精神。”“老徐你这几天都到屋里下烟,乡里都没去,喊我们学县里精神,莫扯谈!”在大安乡五马坪村,大伙儿对村支部书记徐生海的话明显有些不信。徐生海也不多解释,把自己的手机拨弄了几下,然后递给身边的人。“咦,老徐讲的是真的,你们也看看,昨天县里开会讲了,每个村都要搞好改房、改水、改厨、改厕等十项事情。”通过互联网络进行采集“党员e信通”学习资源,不仅开创了“培训到人”的党员教育新格局,还实现了党员培训方式的转变和空间的延伸,促进党员教育信息化、便利化和经常化,破解了逐级学习时效性滞后的难题。
红色信息天天收。“树形象,日常行为多对照;勤洗澡,拒腐防变守节操 (党员e信通) 。”6月18日,茅坪乡金沙村支部书记徐代富的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与徐代富一样,茅坪乡所辖行政村党员干部近200余人都收到了这条短信。短信是由茅坪乡“党员e信通”管理平台发送的。“我们乡所有党员的手机号码都录入了“党员e信通”号码库,随时可以给党员发信息,有工作提醒、节日祝福啊,基层党员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安装了客户端的还可以直接阅读《共产党员手机报》。”县乡两级管理用户在编写党建动态、政策法规、工作提醒等红色信息传送给每位党员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党员e信通”服务平台设立的信息反馈信箱和联系电话及时受理党员反馈回来的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党员教育城乡一体化,改变了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党员管理上互相隔离状态,推动城乡党员教育管理互动融合。
功能齐全的生活百科全书
看时政进新闻导航,学技术点农用资源,问问题有专家咨询。为了进一步增强“党员e信通”的服务功能,龙山县结合湖南省创业强基工程,集合经信、人社、文广、农办、科技、卫生、司法、就业等涉农部门信息资源打造共建版“党员e信通”云端,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了一本随时可读的生活百科全书。
“以前啊技术上出现难点了总是请专家,还怕他们不来,现在好了专家就在我的兜兜里”。民安街道回龙村党员黄兴明2010年在家搞起了黄鳝石蛙养殖,孵化技术一直是养殖场发展的瓶颈。2012年4月,他成为龙山县“党员e信通”教育服务的第一批应用者,刚开始在县里接受培训时他还半信半疑,后来遇到技术难题就试着在“农用资源”中查阅,还真找到了对路的办法,解了燃眉之急。现在,他用自己掌握的黄鳝和石蛙孵化技术孵化率能达到85%,光卖种苗一年就能赚上十多万。
“石特派员,我是里耶镇苗儿村秦良云,我们村有几户种的柑橘得了病,你过来看下吧。”里耶镇科技特派员石宗斌的手机一响就响了起来。为进一步增强党员e信通的服务功能,龙山县在党员e信通云端建立了由科技特派员和法律援助队伍组成的“党员e信通”专家服务团。党员群众可通过QQ、电话、短信等和服务团专家进行线上线下交流。除了这种一对一交流外,龙山县还为服务团建立了工作QQ,由工作人员及时分类整理,交县委远教办统筹安排相关部门根据学用需求反馈情况不定期的组织辅导教学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点对点”按需培训,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培训对象:具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人员和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刚刚开始创业迫切需要提高创业技能者均可以参加SYB创业培训。优惠政策:参加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可优先享受2-5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报名地点:龙山县就业局培训股。联系电话:0743-6222233。”在农车乡兰家村,一张贴在村部门口的打印纸引起了村民的围观。“党员e信通”教育服务与党员创业帮扶、“学一技解一难”、农村党员小额贴息贷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让基层党员在倾听来自党的声音的同时,也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选学,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想看没时间、想学不方便”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把远程教育送到党员干部的家中,将远程教育装入党员的口袋里”。
方便快捷的掌上商务平台
“这几车百合都是浙江的老板自己过来调货的。”谈起今年村里的百合销路,龙山县石牌镇红桥村第一支部书记姚佳是一脸的兴奋。“以前,都是靠老顾客打开销路,但今年就不同了,我们以协会的形式在‘党员e信通’上发布销售信息后,现在都是老板和我们主动联系。可谓是‘一机在手、销路不愁’”。
为了解决农场品销售问题,龙山县结合农村商务信息试点工作配套开发了党员e信通商务版,直接与全国各大农业网站的市场信息链接,党员群众通过手机就可第一时间了解各地农产品供求信息,还可以以个人或协会两种方式在“党员e信通”平台注册发布产品信息。并积极发挥涉农部门和农业产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县供销、畜牧、就业等部门联系掌握全县农产品供需状况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际,在“党员e信通”商务版集中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条街,为农民群众提供产供销一体化信息服务。
“进去以后我们可以随时查看到农户和商家的信息,可以看到他们发布的所有购销信息。点击那些专业网站的市场行情还可以浏览指定时间段内主流农贸市场的价格,避免我们因信息不灵造成的损失,很实用很方便”。 龙山县自然俏农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社借助网络与北京一家外贸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龙山县及周边地区野特蔬菜资源,产品通过韩国客商直接采购出口韩国,实现销售收入260万元。
“我们一般都是根据天气来挖百合的,上海、浙江那边气温越高销路就越好。在田里转的时候把手机拿出来一看就晓得了。”石牌镇利用“党员e信通”突出“一村一品”百合产业结构调整,走“基地+协会+党员e信通+大户”订单农业生产模式,2012年全镇百合种植面积达1.6万亩,创造年产值近1.8亿元。在“党员e信通”商务服务的启发下,石牌镇红桥村张勇在阿里巴巴开办了自己的网店,通过网络和电话与客户谈生意,一年销往各地的百合干片达30余吨,价值200多万元。如今,利用“党员e信通”谈买卖跑市场已日渐成为湘鄂边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掌中桥梁通天下。“党员e信通”教育服务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优势,实现了党员的数字化管理,在集中式教育和自主式教育的交互中实现了基层党员的“无缝学习”,有效实现了城乡信息资源横向互联、纵向互通、交叉互动,更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双有力的翅膀。
(龙山县委组织部 陈勇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