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村民饮水难 陈三新深入湘潭灾情最严重乡村指挥抗旱

文章来源:  时间: 2013-08-16 01:05


  8月15日,湘潭的天空上出现了久违的云层,但人们没有盼到一场久违的降雨。持续旱情给湘潭农业生产带来冲击,也给城乡人畜饮水带来不利影响。当天下午,牵挂着旱情和抗旱群众的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带上水利专家,来到湘潭县谭家山镇和中路铺镇,帮村民“找水”。湘潭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副市长戴德清陪同。

  “要抗旱,更要防火”

  “我们村有83口水塘,现在只有6口水塘还有点水,其它77口水塘都干了。”陈三新来到谭家山镇的坪塘村时,村支书向陈三新介绍旱情。

  陈三新走进一家农户,关切地询问用水情况。听说他家的饮用水,都是从前面一位刘姓农户的深井中引过来,陈三新马上又来到刘家,查看深井,了解深井供水情况。

  走村串户了解旱情时,陈三新看到路边一块农田中,有一片秸秆焚烧后留下的草木灰,不远处还有农户焚烧垃圾散发的烟雾,表情立刻变得凝重起来。陈三新对村支书说,我们要千方百计保证人畜饮水,水资源要协调好,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不能因为水引起村民的矛盾。“在缺水的情况下,村民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每家每户每个人都要防火,要加强巡查,保证安全。垃圾、秸秆集中焚烧时,要有人看守。如果出现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要严肃追究责任。”说到这,陈三新加重了语气。

  “我们会帮大家打井找水”

  白沙塘是谭家山镇坪塘村的一口大塘,但现在这口塘早已干涸见底,塘底的泥土开坼。

  “其实,武广铁路旁原来有口井可以给我们供水,只是这口井现在有水泵卡在井里30米处,要把水泵弄出来,把井再打深到90米,一个小时差不多能有16立方米至18立方米的供水,我们村的用水就不成问题了。”坪塘村村支书向陈三新介绍旱情时,提到这样一个信息。

  “一小时有将近20吨供水?如果属实,那很不错呀!”陈三新立刻把省水利设计院的郑工程师叫到身旁,了解相关情况。

  原来,武广铁路建设期间,施工方在坪塘村打了口70米深的井,满足施工用水需求。完成工程后,在拆除深井设备时,工作人员不小心把水泵跌落在井下30米处。从此,这口井就再也没有发挥功效了。

  陈三新立即嘱咐工作人员,马上请地质调查部门来看下,勘查老井情况,寻找老井的施工单位,掌握各种资料,了解含水层深度、地下岩石结构等。如果有角度,可以考虑重新开挖这口老井。

  来到中路铺镇的柱塘村时,一台挖机正在干涸的后门塘里开挖新水源。陈三新下到塘底,深一脚浅一脚走到正在作业的挖机前,了解开发新水源的情况。看到村民在塘边新开挖的一洼水已经日渐枯竭,陈三新说:“这里不会有足够水量的水源,还是要想办法打井。”他沿着塘坝走到开阔处,指着前方的田野和山丘,询问水利专家:这里有没有含水层?适不适合打井?陈三新仔细查看“综合水文地质图(韶山幅)”,获知中路铺水库就在柱塘村北面2公里左右,这一线有含水层。陈三新叮嘱工作人员,请地质专家来勘查一下,在有河流和小溪经过的地方,寻找适合打井的地方,尽早解决村民饮水困难。

  “我们会帮大家打井找水!”离开柱塘村时,陈三新给村民鼓劲加油。“谢谢书记关心!”村民们由衷地表达谢意。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