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宜章县坚持疏堵结合,管理、激励与约束并重,着力整治乡镇干部“走读”,力促乡镇干部住下去、安下心、有作为,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规范化管理,确保乡镇干部“住有所事”。一是建立“三项”制度。建立考勤、请销假、节假日值班制度。实行乡镇干部每周五天四夜工作制(法定节假日、开会、学习、出差、请假除外),要求每人每周下村入户不少于3天,一年不少于120天,并实行考勤签到;到市、县开会当天结束的,一般要在当天赶回乡镇;乡镇党政正职原则上不得同时离开乡镇。乡镇主要负责人因公、因私等需请假的,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联系乡镇的县领导履行请假手续,其他干部要向乡镇主要负责人履行请假手续,并在单位公示个人去向,请假期满及时销假,不得无故超假。在双休日、节假日至少安排1名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值班,值班的一般干部职工人数不少于3人(至少有1名乡镇服务大厅人员),并保证24小时通讯工具畅通。二是规范“四夜”行为。解决“走读”问题的关键,在于晚上干什么?县委对全县所有乡镇每周五天四夜的“四夜”活动进行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好“夜评”、“夜访”、“夜学”、“夜谈”。“夜评”,即每周一晚上,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听取工作汇报,进行领导点评,安排部署一周工作。“夜访”,即每周二晚上,所有乡镇干部到驻点村开展“农家夜话”,收集民意,掌握民情,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夜学”,即每周三晚上,通过观看专题教育片、领导轮流讲课等形式,组织学习党的理论、上级精神、业务知识等。“夜谈”,即每周四晚上,由乡镇主要领导找班子成员谈、班子成员相互谈、领导干部找一般干部谈,通过交心谈心,解难释惑,交流思想,强化乡镇干部安心乡镇工作的意识。三是解决“三难”问题。在全县22个乡镇建立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与省市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无缝对接,提倡开视频会、开短会、讲短话,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着力解决乡镇“应会难”的问题。在县四家办公大楼一楼收发室设立文件专柜,县直机关各单位下发给乡镇的文件,一律放到文件柜,由乡镇安排到县城办事人员及时领取,着力解决了乡镇到县城“领文难”的问题。实行公车统一标识,对公车集中粘贴“公务用车”标识及监督举报电话,实行出车派单、去向登记、定点停放、封存入库、刷卡消费等制度,着力解决“车管难”的问题,有效杜绝了把公车作为乡镇干部“走读”的交通工具。
坚持人性化关怀,确保乡镇干部“为有所慰”。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关爱行动,激励乡镇干部扎根乡镇,奉献基层。一是大力改善生活环境。县委采取“以奖代投”的奖补方式,大力推进乡镇“五小设施”(小食堂、小浴室、小厕所、小阅览室、小文体室)新(扩)建力度和“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积极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目前,全县22个乡镇均建立“廉政食堂”和公共厕所,部分乡镇建好了澡堂、图书室和文体室,平均每个乡镇都有1-2个大型休闲广场。同时,从乡镇“三公经费”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补贴“廉政食堂”开支,改善餐饮条件,提高伙食质量。二是积极给予政策倾斜。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财政统发,制定乡镇党政正职任职年限津补贴奖励制度,设立乡镇干部关怀基金,建立乡镇困难干部职工帮扶机制,对家庭困难、身患重大疾病的乡镇干部给予一次性2000元帮扶。今年,已对白石渡镇陈建锋、里田乡彭建良等5名干部发放帮扶资金1万元。同时,县委规定节假日值班值守、晚上加班至0时后的乡镇干部,可以分别按照100元/天/人、50元/次/人的标准,由乡镇据实发放值班(加班)补贴。三是实行“四个优先”选用。注重把基层经历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条件,对乡镇干部实行“四个优先”:处级领导职位空缺时,优先向市委推荐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职位空缺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基层一般干部的提拔重用;县直部门主要领导职位空缺时,优先考虑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在安排干部回城进机关时,优先考虑基层工作时间长、年龄较大、同时家庭有特殊困难或两地分居的干部。今年,2名乡镇党政正职交流到科局任一把手;2名乡镇长重用为党委书记;2名党委副书记或人大主席重用为乡镇长;1名一般干部提任副科;18名副科提任正科;16名安排回城进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