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三注重”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近年来,我县坚持“特色培训”思路,培训“含金量”不断增加,极大地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一是注重“借力”打造特色平台。巧“借”外力,打造了多个“为我所用”的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借”外地优势资源开展培训。举办了两期领导干部出国培训班,较系统地学习了新加坡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累计选派300余名干部赴上级党校、高校和沿海发达地区参加培训进修和挂职锻炼活动,开设了领导干部“流动课堂”,先后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部分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赴四川、福建、浙江等地就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工作进行专题学习考察,跳出安化看安化,查找自身的差距。“借”本地优势资源开展培训。通过“联姻”,先后将省柑桔良种繁育中心、白沙溪茶厂、茶马古道景区及县看守所等八个场所,定为全县的现场教学点,使培训工作更生动直接,更具有直观性。
二是注重“需求”设置特色课程。采取“按类别、分领域、设专题”的工作模式,按照需求设置特色课程。按学员需求开设专题。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的需求,培训内容实行“量体裁衣”,举办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专题研讨班,分政法维稳、卫生、教育三类培训对象进行,除统一课程外,还根据各类学员的特点和要求,设置了群体性事件处置、医患纠纷调解、涉校突发事件处置等课程。按发展需求设置板块。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特色教学板块,提高党员干部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如农业经济发展专题研讨班,开设了黑茶产业发展、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营销等板块。按培训需求编写教材。自主编写了《梅山文化与安化民俗》、《安化黑茶》、《安化生态旅游》、《安化县农村基层工作手册》、《安化县招商引资实务》等教材,创新和丰富了培训内容。
三是注重“互动”开展特色教学。改变过去“老师讲、学员听”的单一讲授模式,使教学方式特色纷呈。理论与实践互动。在举办主体(题)班时,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确定调研课题,组织学员深入基层调研,增强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办全县农业经济发展研讨班期间,学员分组深入8个乡镇和部分企业、厂矿进行了实地调研,形成的4个调查报告在县委内参《决策参考》上进行了刊载,供领导们决策使用。学员与名师互动。建立了领导、专家讲坛,先后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翁杨等10余位知名专家、领导来我县授课,县内各级领导、专家也进行专题讲座达60余场次。通过采取论坛式、问答式等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相长。学员与学员互动。在每期主体班都建立学员论坛,作为学员们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平台。通过开展学员授课、案例研讨会以及办班刊、学习沙龙等活动,活跃了团队学习氛围,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