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坚持四实四有选用干部

文章来源: 中共汝城县委组织部  时间: 2015-04-21 09:46

汝城县坚持四实四有选用干部

 

汝城县共辖19个乡镇,309个行政村,设基层党委39个,干部总数3619人。其中:县处级干部共55人,其中正处级10人,副处级45人;女9人;少数民族4人;非党7人。科级干部共1399人,其中正科598人,副科801人;男1138人,女261人,汉族1265人,少数民族134人;。2012年以来,全县新进公务员共122人,其中选调生13人;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不含医院、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共138名,其中27岁以下的74人。十八大以来,汝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会会精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围绕“一城三地”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措施、新途径、新机制。

1.凭实绩用干部。坚持把选好用好干部作为抓党建、促发展的关键工作来抓,提出并坚持“四实四有”的用人导向(即坚持实干导向、实践标准、实绩依据、实效检验;注重选拔任用敢于担当有锐气、善于突破有智慧、勤于干事有定力、严于律己有操守的干部,让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为有位),突出干部改革创新“主基调”,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十八大以来,全县新提拔干部共232人,其中正科90人,副科142人。新提拔干部中35岁以下的78人,其中正科20人,副科58;有7名科级领导干部被推荐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干部。通过调整交流,全县19个乡镇党政正职35岁以下4人,占10.52%36岁至44岁的33人,占86.84%一批政绩突出,年度考核多年优秀、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部分边远艰苦乡镇和“冷门单位”以及长期扎根基层、扎实干事的干部得以调整,让综合素质高、扎实干事的干部看到希望,较好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全县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2.用民意作标尺。不设定具体任职岗位,定期不定期在全县或到单位组织会议投票和个别谈话民主推荐干部,使干部推荐职位不定向、使用不确定、推荐不定时、提名不随意,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切实改进干部推荐方式,积极探索实施定额推优、非定向民主推荐、组织部门谈心谈话等方法,着力提高民主推荐的真实性、有效性,降低对票数的依赖,发现储备各个职务层次、各种专业类型的优秀干部。汝城县改进民主推荐方式的做法以《减少盲目票防止老好人》为题在《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414“深化改革防四唯”专题中重点推介。在任用环节,所有干部任用均严格实行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确保了干部选用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顺应民意、赢得民心。

3.以竞争选贤能。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和《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精神,先后两次开展科级领导职位竞争性选拔解决了20名科级领导干部的公务员身份问题,并从全县年轻公务员中选拔了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副科级领导岗位,以此着力构建竞争性选拔与公务员调任、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相结合的新机制,激励全县干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努力建立起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领导干部队伍。

4.用机制激活力。出台《汝城县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汝城县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试行办法》、《汝城县干部考察考核反向测评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县委管理的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在年度或届期考察考核中设置反向指标,反向测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非定向推荐和“双推双考”工作法公开遴选后备干部,重点遴选有思想、有锐气、有担当、有韧劲、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进行培养。进一步完善主体班次、专题培训、异地培训、在线学习、自主选学、中心组学习“六位一体”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学习有组织、交流有渠道、运用有空间、考核有制度”的全员学习机制。先后于去年4月下旬在复旦大学和今年3月下旬在中山大学举办“汝城县领导干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共选派90名乡镇、科局党政“一把手”到上海复旦大学、广州中山大学进行短期培训。按照“内选一批、回请一批、下派一批”的思路,把一批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和发展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的“三高三强”型人员调整到村支书、村主任岗位。全县590名村支书、村主任中,经济能人达到452名。(汝城县委组织部 连广财 黄娅琼)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